【按语今天上了一天的课,学习的都是企业级的管理软件的应用,没有时间构思完整的文字,只好做一篇读书笔记式的输出】
今天重读了吴军的硅谷来信的头三篇,他先是针对10000小时假说,认为存在四种误区,接着给出自己的成功三板斧,在这里,我先整理了吴军对很多人践行10000小时的误区,再把他的“成功三板斧”归纳一下,然后对其中我特别有感触的点多说道两句
吴军来信 吴军:三板斧对付10000小时误区一、践行一万小时假说的误区
1、简单的工作重复10000小时,没戏。
2、习惯性失败。一个人瞎捣鼓,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地打转。
3、林黛玉式的困境。一个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进,越精进与外界越脱节。最后排斥外界,外界也排斥他/她。
4、狗熊掰棒槌。
上述四种用功的模式,10000小时也无法成为本行业的专家。
二、吴军总结自己的“成功三板斧”
1、愿景-目标-道路。愿景刻画出清晰的方向,可操作性的阶段性目标,道路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论。
罗振宇说过,战略的核心就是设置阶段性的目标,用以实现愿景。
道路是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也就是战术。
2、即便遇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其一,换位思考。
其二,凡事要习惯性回头三思,随着思考的上量,不熟悉的变成了熟悉的,也就容易接受了。原本以为是对方的胡说八道,也可能找到其中的合理之处。
其三,即使对方真的是疯狗、胡说八道,以后也要绕道走,也不要第二次再被狗咬,效率至上。
3、凡事做记录。避免狗熊掰棒槌。
三、我的感想
吴军的三板斧,是针对他认为10000小时误区所给出的解药,在我看来,大道至简,所有成功做成事的人,都得具备上述的工作方法。无论你践行那一套有用的成功方法论,都是如此。
(注意,这里我特意用了成功做成事的人,代替“成功者”,因为现实社会中的成功者,往往还有运气的成分,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问题)
为什么各种所谓成功方法论都会有这种趋同效应呢?原因多种多样,五花八门,这里,我就从效率的角度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1、阶段性目标分解成可操作性的步骤,环环相扣,直指终极的愿景,这比没有方向的乱撞显然效率要高很多。
2、与其与人斗气,不如找出原因,听到不同意见,立即启动查找其中的合理化原因
听到相同意见,反倒提醒自己尽快忽略,更不要得意洋洋,下一次规避不必要的矛盾,还是进一步提高效率。
3、总结记录,一方面能够让自己每一次的努力和刻意练习都在自己之前的积累之上,另一方面遇到失败便于及时反思,及时规避。避免低水平重复。还是提高效率。
总结一下,成功者的成功路,都是相对于常人更高效率的方法,提高效率不能投机取巧,要用最朴实的方法走直路,少走弯路。
吴军:三板斧对付10000小时误区 吴军:三板斧对付10000小时误区 吴军:三板斧对付10000小时误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