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莫让准备成拖延-那些年我们的认知误区(一)

莫让准备成拖延-那些年我们的认知误区(一)

作者: 起子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14:22 被阅读22次

战争中很多的理论和观点也是可以用在和平生活中的,比如“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战争的特有属性也决定了一些理论的专有边界,并不是可以随意挪用于实际生活的。战争的特有属性是要么生要么死,要么胜要么败,一旦打起来属于负的零和博弈。但生活里并不是如此,生活里可以共生,可以共享,并非非此即彼。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雄心壮志的,因为我们常说过的一句话是“等我准备好了,我就……”,人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并不是开玩笑,而是内心真的有这种期待,但令人难过的是,那个“准备”总也准备不好,于是,后面真的就全是“……”号了。

正确解读准备

现在我们再重新看一下那句话,“不打无准备之仗”,明明就是说打仗之前要做好准备的意思嘛,并没有说“不准备好就不打仗”嘛。重点说明的是不能一点也不准备,而我们却往往理解成了务必要准备周全。战争中准备的越细越好是对的,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性。现实生活中若也要事事周全缜密恐怕就寸步难行了。即使是战争那么残酷的情形,统帅也不会把作战细节准备的严丝合缝,不留任何余地,而是有许多地方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一线将领定夺,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未战已败,因为战争的突发状况更是层出不穷,非人力所能想象。

这世界变化快

不是说准备不好,而是说你若等啥都准备好了,可能你要做的事情已发生了变化。要么,你想做的事情发展速度超出了你的想象,你的准备根本跟不上人家的脚步;要么,切入时机已过,这个事情已经没啥意义了。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怪别的,只怪这世界变化太快。

当年李彦宏创建百度的时候,很多人劝他,中国互联网还没成型,你现在进入并非最佳时机,不如在美国多做准备,一俟时机成熟再回到中国,这样风险要低得多。当时李彦宏也曾有过同样的想法,要一边读博士,一边做好各种准备的。可后来他还是想清楚了,毅然决然地回国创建了百度。如果等博士念完,把准备工作做足,恐怕类似的公司在中国已经诞生。到那时再进入中国互联网,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百度了。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抢占先机远比做好准备更重要。

这世界不确定

现实的世界其实并不是必然的,而是到处充满着偶发事件,是偶然推动了历史,所以准备的再充分也会有预料不到的地方,与其做不知道有没有作用的过度准备,倒不如适当准备后就一头扎进去,先做了再说。

历史学家在研究过去的历史事件中发现,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很多偶然因素推动的,不是单因果关系,而是众多原因叠加后的结果。原来我们以为是陈胜吴广推翻了秦朝,现在看它连主要原因都不是,那是什么原因推翻了秦朝呢?答案是不知道,是当时所有原因叠加的结果。假设让我们穿越回秦朝,即便让陈胜吴广再起义一次,而少了一些其它因素,就未必能推翻暴秦了。

错误地解读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理解不好就是“不准备好了,就不能……”。

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人们的行为往往会是这样的:

很多人一直想锻炼身体,但因为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或者某个地方还有点疼,就想等到这个地方不疼了或者那个部位舒服了再开始锻炼,并且也开始做了一些准备,比如运动服、跑鞋、小器械,护膝也在网上看好了,等到身体稍有好转就下单,到了正好就可以开练,心思之缜密令人叹服。可这个单一直没下,原因是某个部位一直不舒服也一直疼,后者这个部位好了,那个部位又不舒服了。若是追问一直没开始的原因,还会很惋惜的埋怨:“唉,这个地方真耽误事,要不现在的身体估计棒棒的了”。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让每个人理论上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于是很多人一直想开一个公众号写文章,也是想着一旦准备好了就开始大干一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各种学习、各种涉猎。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甚至都快一年了,公众号依然没有创建,其缘由不过是写的方向没想好,或者是素材还没准备够,亦或是觉得文笔功力还有欠扎实,还得再准备准备。过了两年,他们又会发现,哎呀,公众号这东西快要过时了吧,不如做那啥吧,于是又开始为那啥做准备了。

底层机制

引起这种行为的深层机制是什么呢?研究表明,概念的理解决定了认知,语言描述又引导了概念的理解,因此一定程度上,什么样的语言描述,决定了人们如何认知。语言描述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定义,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应尽量简洁、清晰、准确。同时,赋予概念以准确的外延,即边界。正确理解一个概念,一定要在它的边界内理解,否则就会偷换概念而不自知,从而不知不觉地做出错误的举动和行为。

此外,准备了很久却迟迟不付出行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对未知的恐惧,这一点是人类遗传基因的传续,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突破这种心理障碍的唯一办法就是迈出去,哪怕只有一步。

人生,从“做”的那一刻才开始改变。

准备是好习惯,但过度准备则不可取,掌握平衡最重要,切莫让“准备”成了“拖延”的理由。

2830Cn�j�Ȥ

相关文章

  • 莫让准备成拖延-那些年我们的认知误区(一)

    战争中很多的理论和观点也是可以用在和平生活中的,比如“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战争的特有属性也决定了一些理论的专有边界...

  • 定位第一课-定位的两大误区【认知准备】

    【认知准备阶段】-认知的两大误区 作业:对照自己之前的定位(或对于定位的想法),看看有哪些误区?可做什么调整,有什...

  • 关注营养而非天然食物的谬论

    以下将掲开那些一直以来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传言”的神秘面纱 那些所谓科学的营养学建议导致我们进入了营养认知的误区。...

  • 拖延症:无穷准备

    ----摘自吴伯凡《认知方法论》 还有一个相关话题就是“拖延症”。 我对“拖延症”的定义是“无穷准备”:当我们面对...

  • 那些年,我们的拖延症

    文/不讲道理汪 我记得很久以前,是没有人谈论拖延症的。但是现在谈论它的人多了,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病”缠上了,...

  • 快速阅读学习第二课

    快速阅读的误区:认知误区、学习误区、行动误区。 1.认知误区:(1)快速阅读是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练习习得的。(...

  •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临界知识:那些能够改变我们行为的、洞悉底层规律的知识。 第一章: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对学习的误区——斜杠 != 兼...

  • 自动思维

    1、拖延症背后的自动思维 挖掘自动思维下面更深层次的认知,打出白骨精的原型,我们才能够抓到深藏我们认知结构当中那些...

  • 写作中的两大误区和三大思维

    两大误区:认知误区 、 差距误区 认知误区 如果你把写作这件事没弄明白,那么你很可能就会半途而废。 1、很多人在一...

  • 误区

    我们总是容易落入某种误区 却往往毫无察觉浑然不自知 或是认知上的误区 或是选择上的误区 总认为自己得到的太少而失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让准备成拖延-那些年我们的认知误区(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ab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