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纽约时报》前首席书评人角谷美智子职业期间恪守着“三不一没有”(不出书、不推荐、不收钱、没有朋党)的专业清规,所以她退休后出版的《角谷的藏书架》这一首部书评集万众瞩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0349/8357d67a24a1e6ce.jpg)
作为一个还算喜欢读书的人,我统计了一下“角谷的藏书架”中提到的上百本著作,发现只读过其中的5本,算上只闻其名的,也不过十几本而已。
可是我有没有觉得汗颜呢?并没有。读书是件带有私人性质的事情,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同,也都有自己的阅读领域和偏好的著作。我倒是觉得,阅读“角谷的藏书架”本身就是一次有趣的文字旅行。
1. 藏书的时间跨度
从众多藏书(或所读书)中精选一百本,时间跨度就是一个看点。书架中蕞新的一本书是越南裔美国作家王洋2019年出版的书信体小说《大地上我们一闪而过的荣光》,另外还有2018年塔拉·韦斯特弗的回忆录《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往回溯源的话,你们估计会有什么年代的老书呢?我发现了1851年的《白鲸》、1818年的《弗兰肯斯坦》,这不算啥,还有16~17世纪的莎士比亚,甚至还有公元前9~公元前8世纪荷马的《奥德赛》。
2. 藏书的学科跨度
作为《纽约时报》的首席书评人,角谷的阅读领域非常宽广,既有文学经典,又有畅销小说,既有历史政治,又有演讲集、回忆录、儿童文学等,几乎无所不包。
给我印象较深的几个书单其作者或主题包括了拳王阿里、林肯、奥巴马、“9·11”事件和反恐、工作和职业等。特别是拳王阿里,相关书单的入选并非只是因为图书本身质量上佳,阿里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持续抗争是比他在拳坛上的坚持更值得了解的辉煌成绩。书籍的价值往往不止于其内容本身。
浏览角谷的藏书架,让我们感受到阅读就像渔夫深入大海,虽然面对的是无垠的海水,可是每个渔夫都会打捞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角谷的阅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她在首部书评集中展现的相信也只是她推崇的藏书的一小部分。非常期待角谷下一次的藏书架展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