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人士,脑洞略大,请原谅。
古苏美尔的楔形文字是与汉字很接近的表意兼表音文字。已知的苏美尔字符大约有1800个,与汉字的“左形右声”类似,苏美尔楔形文字往往通过形符与声符的复合来传递词意。但是楔形文字的最终进化形态波斯语楔形文字仅仅拥有41个音符和几个表意符,已经完全脱离了表意文字的范畴,属于一种拼音字母或者半字母。
为什么我们的汉字,从殷墟甲文到现在的简化字,依然保持着表意文字的性质呢?或者说,我们的方块汉字有没有可能进化成一种字母文字?我的看法是这样的。现代汉语是一种语言学上的孤立语,但是上古汉语(原始汉语、汉藏共同语)却是有着丰富词形变化的屈折语。如果我们的语言依然保持着屈折语的性质、拥有丰富的词根与曲折变化,那我们的汉字很有可能沿着形声字的道路大踏步前进,直至演变为类似“大流士纪功碑铭”使用的波斯语楔文那样的拼音字母。(章太炎将《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声符提出来称为“声首”,声首极可能成为汉字字母化的基础)但我们的语言最终由屈折语变化为孤立语(这并不罕见,与拉丁语甚至德语相比,英语的屈折度很低。甚至中古时期的屈折变化也被现代英语所抛弃。可能再过几百年,英语也将成为和现代汉语一样的孤立语),方块汉字的“六书”可以比较好地适应拥有着数千看不出词根形态变化的单音节词(即使其中很多是如假包换的同源词)的语言系统,汉字缺乏字母化的源动力。
总而言之,汉语言的孤立化进程决定了我们依然和数千年前的祖先一样,自豪地书写着方块汉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