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秦军的吃货天堂首页投稿走近儒雅作者系列Dv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作者: 静静的白莲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23:36 被阅读525次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

    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了清时期才把这天正式称之为“龙 抬 头”的日子。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二月二前后,春回大地,天气渐暖,昆虫和动物被春雷从睡梦中惊醒,在明媚和煦的春风中欣然得意。蜜蜂成群结队的忙着采蜜,蝴蝶煽动美丽的翅膀在花丛中与之媲美。春耕即将开始,大地百物萌生,换颜一新,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盎然景象。

    在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所以正月份的时候就是寅月,而二月份自然就是卯月了。

    卯,十二地支的第四位,五行属木,属相为兔,卦象为震。卯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凡卯之属皆从卯。"

    由此可知,“卯”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的意思,也就是草木都从地下面冒出为卯。“卯”也就代表着生命力和生机,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生机开始的月份。

    “龙抬头”,就意味着结束冬眠、万物复苏、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日子。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长安自古就有二月二吃龙食,理发,炒豆豆,爆米花,烙棋花馍的习惯,今天凑巧下雨,吃完早饭去剃龙头,顺便走走姐家。

    龙抬头这天,自然要吃点和龙有关的传统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

    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人们相信今天是“龙威大发”的吉祥之日。所以这一天无论吃什么,都是以龙为冠名,美名其曰龙食。

    咬春饼称“吃龙鳞”,吸面条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喝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早上一家三口各扶了一碗红绿相拥,金丝银线的龙须面。鲜香的春韭数根,粉糯的水果西红柿一个,细白的龙须面小撮,五分钟之内,三碗龙须待龙子来扶。本来想甩一个蛋花,无奈冰箱在春节后,被清理的连一根鸡毛都没有,一碗热腾腾的春素也是极入味的,和今早的雨天更配。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传说二月二蛰龙升天的日子理发,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扶完龙须,打扫停当,一家三口唯恐今天理发人多,早早的急匆匆去排队剃龙头。

    今天理发也是有来头的: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路上看到农家老婆婆在寒风中卖自家种的雪里蕻,喊武先生停了车,买了一大捆。想做蕻菜一直没有遇见,今天偶遇了,当然不能错过,否则就等到小雪节气了。

    刚要走,呼闻有人叫我,顺着声音看去,原来是美女同学,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寒暄了几句,知道我去剪头发,就说你还是那么老讲究,现在都啥年代了,那老一套还记着。说的我竟然无言以对,只能以笑代答,挥手作别。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理发店果然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幸好提前让思成排了队。今天理头的小孩居多,你哭我叫,好不热闹。辰宝和思成看着那些嚎叫般的决裂哭喊,极不忍心的对比自己小时候理头的影像,不知道给心里留下了多大的阴影面积?

    据考证,人们之所以正月不剃头,一是没有店开门,二则原意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

    四个人理完龙头已是午时,刚进家门,姐就说,嫂子包饺子,你快去帮忙。今天果然是个好日子,中午还可以食龙耳。

    二月二吃饺子,大概是因为“龙抬头”会镇住一切病害,吃了“龙耳”,龙会保佑自己身体健康,祛除百病。到现在还流传着“二月二吃水饺,百病惧龙体外跑”的顺口溜。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龙抬头之日财源滚滚。那我们今天的韭菜大肉睡觉就是久久有财,荠菜鸡蛋就是继续圆满发财了。

    姐姐的水果店里各种炒豆棋子馍,琳琅满目,花色多样,来买的人络绎不绝,大概都想讨一个龙腾虎跃的吉利吧。

    我们走的时候,姐各种都装了一些。辰宝吃吃这个,尝尝那个,末了一句评语:淘宝工业作坊的特色口感,完全吃不出奶奶的味道,你和奶奶下午烙饼可好?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孩子一句“奶奶的味道”,瞬间,将我的记忆又拉回自己儿时的二月二。

    从小就念着“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那时在农村,家家都要爆米花、炒苞谷豆、炒棋子豆。豆豆既给在家的人吃,还要留下一部分送给至亲。吃炒豆豆也叫“咬虫”,也就是俗话说的“咬了虫,牙不疼”。

    爆米花和炒棋子豆,二月二这天舅舅家都要给外甥送的,希望孩子也生龙活虎。父亲是入赘女婿,小时候不知道去舅家是什么滋味?这个节却比别人过得还要风光些,是源自于奶奶的好手艺。

    奶奶炒的黄豆和苞谷豆,棋子豆馍,油,香,酥,脆。一口大铁锅里,先炒黄豆,火要软,不能用碳火,麦秸烧。为了豆豆酥,锅热后,先要放些沣河里的干净细沙子,慢慢的炒热,在放入黄豆不停的翻炒。

    直到一颗颗黄豆颜色变深,鼓圆了被热气撑破的肚皮。撒一些盐粒,豆香味马上飘散到我这个馋猫的鼻子里了,立刻就围到了锅头边。奶奶全部铲到筛子里,筛掉细沙,再倒入苞谷粒,继续翻炒到金黄的苞谷变成褐色。

    刚出锅的炒豆不能直接放嘴里,会把嘴烧出水泡。晾一晾,放进嘴里嚼的时候,要听豆豆“咔嘣、咔嘣”地脆生生的响声,准没错。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棋子豆,和面有讲究,将面粉,鸡蛋,油,盐,小苏打,酵母,芝麻,茴香混合,加入适量清水, 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至约原来的两倍大。擀成薄冰烙至半熟,出锅切成小丁,在倒油翻炒,火色黄亮了,馍丁瓷实了,香味扑鼻,就好了。

    别小看了这棋子豆,可是小时候最顶级的高端零食,只有二月二和龙王爷沾光才能吃上。抓一把装在口袋里,一颗颗慢慢的享用,有时也和小伙伴们互相交换一下,看谁家的香。

    刚出锅的馍豆颜色呈微黄色,味清香,诱食欲,口感好,外焦里酥,硬中有脆,酥香味浓。磨齿渗唾,柔和入胃,回味无穷,加了各种调料的馍豆,可食可药,食之充饥,药用消滞,防止水土不服。而且馍豆保存时间很长,几个月都不会变质。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如今,二月二炒豆的人已分凤毛麟角,人们已经习惯了去集市上买些,既简单又方便,品种口味又多。只是把送棋子豆这种仪式感,当做是一种传统的纪念方式罢了。

    除了棋子豆以外,农村在开春之际,尤其二月二前后,让孩子们最激动的事,就是去给家里排队打爆米花和酥糖。那浓浓的香味里,隐藏着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那时候村里“崩爆米花喽”的喊声一响,就如同孙大圣在花果山唤猴子猴孙一般的强大魔力。我们小孩在大人的指使下,拿着口袋,挖了包谷,大米,还有打豆豆的煤块。端着装了玉米的碗不顾大人在后面的呼喊,一阵风的跑到支炉子的大队部门前排队。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三五成群守着自家的那碗玉米和煤块,看着师傅架起炉子,生了碳火,在架子上支起崩锅。第一家是不收费的,因为要试锅,不一定能出花,可能是没开花的哑巴豆,所以师傅不收钱。

    黑色圆肚像大炮一样的崩锅,上面有盖子,锅预热后,师傅将玉米粒放入锅内,在地上捏一点土放入崩锅的紧固处,拧好锅盖,一手拉动风箱,一手旋转崩锅,不时地看一眼气压表。

    我们一群孩子们,如同在猴王跟前听后发号施令一样,围在崩锅周围,眼巴巴的看着在火苗里转动的崩锅,好像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只看得望眼欲穿,心惊胆颤。

    五大(叔)和六大在我们小时候为了营生,就走街串巷打爆米花。我们村当然是第一炮崩响,我经常被抓差拉风箱烧火。爆米花不仅要爆的花大而且饱满酥脆,放炮的时候,一定要用一个前端带一块汽车带的大铁丝笼子。盖好了,一锅几乎不浪费,没盖好,满天飞,那气势如天女散花一般壮观,满天的米花在空气里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通常大概十几分钟左右,师傅停下拉风箱的手,看看气压表的压力是否达放炮到温度。一看师傅看表,这时候我们都做鸟兽状,捂了耳朵跑到五六米开外,等着那惊心动魄在烟火中雷鸣般的巨响,场面不亚于战斗片中的烽火硝烟。

    如果温度合适,师傅一手提起崩锅,将崩锅放进捂套着大麻布口袋的铁丝笼子,一脚踩住崩锅的一头,手拿一根铁棒,在盖子的环内用力一蹩一扯,“砰”的一声巨响,一片硝烟弥漫中,阵阵浓香的苞米味随风弥散在空气中,村中的街道都是香的。

    烟雾散尽,我们放下捂着耳朵的手,呼啦啦一下扑过来,在地上捡拾一粒粒散落在地上的爆米花。甚至顾不得吹掉上面的灰尘和沙粒,便迫不及待的放进了嘴里大嚼特嚼,仿佛只有抢拾来的最香。

    顿时,苞米浓郁的香味和酥脆的口感在舌尖上跳跃,那股特有的香甜在唇齿间留香四溢。虽然在周边会围上很长时间消磨耐心,等待给自家爆米花,但当闻到扑鼻而来爆米花的香味时,这等待也是心甘情愿的值得了。

    仔细想来,世间但凡好的人事物,总是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升华,让人心甘情愿的等待。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雪花糖是用大米和包谷糁和参起来,用机器加工出来的一种零食。空心酥脆,加了糖后甜丝丝的,咬一口,如雪花般的碎渣就会随之断裂而飘落,所以被称为雪花糖,有的地方也叫酥糖。

    无独有偶,上周去集市买菜还看到有人开着拖拉机,在加工这种小零食。不过不用你拿大米和包谷糁,卖家都准备好了。

    小时候打雪花糖和爆米花一样,一听到打酥糖的叫声,就以最快的速度冲回家,催着妈妈装粮拿糖用最大的干净塑料袋去排队。

    酥糖既费粮食,加工费又高,母亲是不会轻易吐口让去做的,得央求半天,说一箩筐的好话才应允同意。承诺了扫地洗碗,挖野菜,喂鸡赶鸭子的诸多小事。母亲的脸才阴转多云,慢腾腾的给去装粮食,一碗米,一碗包谷糁,几粒糖精用纸包好,给了加工费让去。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在突突作响的拖拉机前排了队,看着制糖师傅把米和包谷糁搅匀后倒进一个类似漏斗的容器里,从漏斗下方就冒出了金黄的雪花糖,真的是不可思议的神奇。

    机器吐出酥糖速度极快,师傅大概山五十公分左右折断一根,整整齐齐的装在袋子里,等完全凉后,吃着又酥又脆,还有糖精热熔后的清香甜味。

    雪花酥糖估计就是膨化食品的始祖了,拿起一根,一口咬下去,咔哧咔哧嚼起来,满嘴透着一股淡淡的米香。其实吃酥糖最大的乐趣是玩,少一半为了吃,多一半则是为了玩。拿起几根套在五个手指上,一边写作业一边吃,那份惬意的享受很让人心满意足。

    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那些年的回忆,总是伴着淡淡的香气和幸福的甜蜜,给今天龙抬头的绵绵春雨里,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感觉,和我一起了回味着二三十年前的“老味道”!

    过去这些妈妈味的零食,如今给孩子们讲,早已升级为不为人所知的童话故事。虽然现在的零食琳琅满目,多种多样,就是辰宝说的只有一个工业味。

    不管在什么日子里吃什么,都要记得每一口认真去品尝,感受生活里的甜蜜滋味。激昂的抬起龙头,精神焕发的生活好每一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的妈妈饭(20)—金包谷玉米花,棋花馍豆雪花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iy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