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
这两天,网上颇为热闹。
先是史蒂芬·霍金先生的去世,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物理学热,将那本本就家喻户晓的《时间简史》再次广为传送,尽管很多人只是将它摆在家里,从未翻看。
然后是昨天李嘉诚先生在90岁高龄,终于宣布退休了,从此不再掌管长江实业,将这枚举世瞩目的权杖递到了儿子李泽钜的手中。
紧接着就是今天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先生去世,享年83岁。很难说将李敖定位为台湾学者,是否确切,毕竟大家都记着他那句著名的“手淫台湾,意淫大陆”。
凭心而论,我家简陋的书柜上,真的没有《时间简史》,哪怕是作为装逼神器。因为以我仅有的自知之明,我知道,我是无论如何也啃不下这本科普读物的,所幸就没有拿来“装点门面”。所以,关于霍金、关于《时间简史》,我所有的认知都是来自其他渠道的只言片语。
其实霍金的贡献不是因为他的理论多么完备,尽管作为理论物理的大咖,霍金的理论本身这也足以让其享誉中外。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在理论物理科学领域,有很多科学家的理论体系都能够找到详实的数据支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可是为什么偏偏霍金的名气如此之高呢?除了霍金本身的身体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的观念很好的传达给了世人,这是他区别于其他理论物理学家的地方。
而且,我觉得在大家缅怀霍金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的一生除了媒体所描绘出来的与病魔作斗争以外,他还是一位丈夫——尽管婚姻也经历几次波折,一位父亲,一位段子手——大家都听过他用眨眼的动作在显示屏上发出英式幽默的电子声音演说。
关于李嘉诚先生的逸闻趣事,我更是从来都只是见诸报端而已。甚至是不久前的“别让李嘉诚跑了”的事件,我这个外行人也仅仅只是看个热闹,连作壁上观都谈不上。
或许,对于香港人而言,李嘉诚这个名字显得五味杂陈。当年,这是一个激励无数年轻人奋发向上的名字。因为大家都相信,只要努力、肯吃苦,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李嘉诚。可是慢慢地,大家才发现,现在香港人周遭所有的生活,都弥漫着李家的气息。无论是水电通讯,还是衣食住行,似乎每个香港人都不得不包裹在李家的产业里。
关于李嘉诚的故事、传说,有很多。市面上但凡关于管理、成功学、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都会涉及到李嘉诚。只是,有一点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太注意到。自古以来,中国成功的商人,能够做到富可敌国又全身而退的,少之又少。翻翻史书,大家都能了解个大概。或许范蠡是个意外,但是大家更津津乐道的是当年盛极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和曾经腰缠万贯的沈万三。
由此可见,在今天这个商业地位上,李嘉诚能够如此优雅的转身,实则是另一种智慧和成功的体现。前不久那篇曾经刷了屏的“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如今早已无人问津。尽管李嘉诚这个层级的人,其生活和行事风格,是我等很难体会和想象到的。但是仅从这次云淡风轻般的退休,一个如此轻盈优雅的转身,就可见其惊世骇俗的韬略与不可忽略的政治、经济智慧。
李敖或许是这三人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位。恨之者,可谓咬牙切齿、千夫所指;爱之者,可谓唏嘘嗟叹、心有戚戚然。普通大众或许真正读过李敖书籍的人不多,大多数人也都是从报纸等媒体端读到关于他的狂狷、他的情事、他的牢狱之灾、他的不羁一生中的诸多片段而已。
所以,很多人对他的行事风格都是嗤之以鼻,网上甚至出现很多诋毁的言论。我倒觉得大可不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特别是以笔为生的人,更是有些倨傲,此大多是不可避免的。所谓狂狷书生、书生意气,也都大抵如此。
或许,李敖最大的尴尬之处在于,居台时对国民党嗤之以鼻,但是又从未博得过大陆学者的赞誉。于是,始终在人群中孤傲的鸣叫着,却从未曾低下过高傲的头颅,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没有任何一方认同他。
一时间,网络上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似乎大家已经好久没有这热烈而集中的讨论过一件(或几件)事了,而且是这么饶有兴趣、目标一致。尽管每个人的看法或者阵营不同,但是可喜的是大家关注点都是一致的。所以这就极大的刺激了网民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然而,我自乘风归去,又何惧身后功与名,多为尘与土而已。以上三位的人生,都在漫长而闲散的人类生命中,留下了点点涟漪。尽管人们的热衷度不足以撑起这片涟漪荡涤千里,但是此刻依旧为人们的闲暇时刻提供了必要的谈资。
只是,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于他们而言,早已如同杯中的咖啡,苦乐皆为自选,浓淡皆为我愿。仅此而已。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