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原来你不是单亲家庭呀”
“跟你舍友这么久,好像从来都没听你说过你爸爸”
“这么久第一次听你说爸爸,甚是惊讶呀”
“你竟然想找一个比你大10岁的老男人做你老公,你缺父爱呀”
“你性格这么开朗,这么招人喜欢,你爸爸应该会很幸福吧”
................
从高中,大学到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我的耳边总是充斥着诸如此类的说法;起初,只是刻意逃避有关“爸爸”的所有话题,将那份爱深藏在心里的一个角落;不曾想,当初的刻意却成为我后来无意识的反应,“爸爸”也成了透明的存在,好像在我眼前,但是我却看不见。
关于爸爸跟女儿之间关系的唯美描述,我们耳熟能详:“小棉袄”“小情人”;别人谈及“爸爸”时,透露着崇拜与依赖,快乐与轻松;而我一想到“爸爸”这两个字就会感觉无奈与压抑,冷漠与难过。
越长大,越是能感受到那份爱的缺失,越是会表现出对那份爱的渴求。
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那种不爱子女的父母吗?
不知道。
唯一知道的是他像一个毫无感情的吸血鬼一样无止境地索取,尤其是在我工作三年还清家里30多万的债务后,他索取的功力倍增,对我而言,这种功力就是填不平的无底洞,他不仅透支着我的经济,还透支着我的对他的感情。
怎么可能承受得住这么痛苦的双重压榨?作为持续输出的一方,终于在那一通电话之后崩溃了;原以为一切都会像原来一样,痛哭过后还是崭新的一天,但是这次没有如我所愿:记忆,痛苦一直停留在那天。
一旦思想被注入情绪色彩,对所有事物的评价都会略显偏执与极端。
我开始讨厌这个人,慢慢地讨厌整个世界,我恨自己为什么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有这样的爸爸;我更加憎恨那些在我面前哈哈大笑的人:我这么痛苦,凭什么他们可以笑得那么开心?
终于,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抑郁症,偷偷一个人跑去精神病医院做了个物理检测,当报告上的种种数据证明证实我的猜测时,我瘫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用手撕扯着自己的头发;过了很久才行尸走肉般地坐上了回去的公交。
我真的就这么彻底放弃了自己吗?
当然没有,我不仅勇敢地扛过了那段黑暗的时光,还机缘巧合接触了心理学以及一些哲学,拓展了生命的宽度,让我对人性有了一份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好好爱自己;
写到这里,我竟然不自觉地拥抱了一下自己:感谢当时的坚持与勇敢。
其实,无论什么经历,一定要牢记,我们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每一份经历无论开心还是难过的,其实都是财富的伪装,认识她并且接受她。
几年之后,爸爸还是一样的爸爸,仍旧带着“好吃懒做”的标签四处飘荡,同样地对我们漠不关心。
几年之后,我已经不是一样的我,我不再利用很多能量来憎恶这个人,而是选择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好好爱自己,好好爱这个世界。
一句烂大街的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很大来自于畸形的原生家庭,我也不例外;但也深感幸运:在大多数人竭尽全力用其一生治愈童年创伤的时候,我在接近而立之年已经悄悄治愈,重拾精彩时光,绽放灿烂人生。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的原因:遭受原生家庭迫害的人有好多,最终脱离束缚,自我成长得人也不少,一路都有人与我们结伴同行。
最后一句话:爸爸,我不恨你了,因为我放过了自己。你有你的生活,而我有我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