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这个书籍大集结的目的就只有一个,把我要看的书整理成一个系统的记录。
这样,从零出发,让自己从今年的10月份开始,到2019年的9月结束,能有8万元的收入。
说起来好笑,我这样一个两年工作经验,在私人小培训机构里的一个小学作文老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我能想到的就是要多招学生,让自己在周末累死的上满8节课,每个班15个学生,这样大概一个月5000,对于总体目标而言,还是差上一大截。而机构规定不允许私人在外补课,而且我个人也觉得这个做法不适合。
所以,只好来做做提升自己的事情,改变从读书开始。
零、总纲:《如何阅读一本书》
我将如何阅读一本书做了三部分的处理,第一部分,看知乎的读后感;第二部分,看得到课程里的大咖介绍;三阅读本书。
今天看了知乎的读后感,我总结如下:
核心要点:要主动的去看书。
分论点一:看书之前要挑书。挑书方法论,看前面,看后面,挑你想看的部分先浏览。
分论点二:看书有方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类型的书都有适当的方法。
分论点三:看完之后要有收获,文学收获体验,知识收获知识。
分论点四:在阅读中遇到困难并解决。
重点内容展开,分论点一:
主动阅读,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功利读书法”,或者语文课上老师讲的“带着问题去读书”。书是死的,当你拿起来,你才和它有了交集,才会有思维的链接。读书就是拿来用的,你想解决你的问题或困难,才需要拿起书来。即使是一本小说、诗歌、剧本,也是因为你想认识他们、体会他们的人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重要内容展开,分论点二:
基础阅读与其他三项阅读基础阅读是基础,是小学前必备的技能。后面三项阅读,根据自身读书时的灵活运用,并不是说一定要运用其中的一种。我目前大概算是主题阅读,我计划想教好作文,所以我要看的都是和教作文有关的书
不同类型的书也有不同的读法:
比如文学类:要快速读。识字----识人(人心、人性、人的行为);识法(写作方法、表达技巧、词句结构)----体验(快乐、悲伤、励志等情感)
重点内容展开,分论点三:
收获是必须要有的,多问自己,才是读好书的前提。
今天领悟了一句话叫做:从心所欲不逾矩。看书也是一样的道理。我管你是什么书,只要是对我有用的书我才看,对我没有用的书我就不看。对我有大用的书我就细看,我只想了解框架的书就只了解框架,我只想看里面的某个方法时,我就只看这个方法。比如《天龙八部》我可以浏览故事情节,也可以看某个人物刻画、这样有粗有细都是出自本心。所谓《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要跳出《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让你改变一种读书思维,把拿到一本书就开始读这种行为,变成有目的的选择书,以有目的的自我成长为判断标准的行为。所谓的读书方法和技巧都是提供参考,而如何判断一本书、选择一本书、使用一本书才是重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书真正成为个人成长的工具。
中国有句老话: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一句话听不懂,所以用了千万句话来解释,但只要一解释,很多人就迷失在这些解释中,只有用心去发现的人,才可以从书中真正找到那真传的“一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