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风靡一时的微习惯成为很多人自我改变的秘诀。不过几年过去了,当初坚持微习惯的人们有多少变化了么,他们还在每天做几个微习惯么。
微习惯是什么。
快速开始一个新习惯的第一步,把新习惯拆解下,只做最容易的第一步。比如想要跑步,那就先跑50米,这个目标对于大多人是超级简单的,很轻松就做到了。我们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脑,我不跑几千米,只需要五十米,快速容易就开始了。
比如我们想学习一个新技能,那么不用设定太复杂的目标,而是每天学五分钟,五分钟时间很短,学习一个步骤或者一个方法,很容易就做到了。
再比如读书难度大,一直想读却坚持不下来,总是半途而废或者没时间。那么运用微习惯,只要每天读一页书,一页就这么简单,毕竟这是一个我们很轻松就能做到的事。一天只读一页,太容易达成了。
注意,微习惯就是让我们轻松完成目标的策略,所以目标设定时要遵循降低难度,容易上手,没有压力,十分钟内就能做到或者做完。
所以,当我们使用微习惯开始培养新习惯,就会发现自己很有成就感,虽然走出一小步,但是日积月累就是大大的改变。
当然,微习惯好处不至于此,你开始了完成一个小目标,然后呢,就一定要停止了么。比如跑了五十米感觉良好,为什么不继续跑下去,再跑个一百米也不错,跑完一百米身体这活动开了,再来个五百米。不知不觉,你可能就完成了一千米的运动目标。
微习惯给我的启示,做一件事分成两个目标,一个是微目标,一个是期望目标。微目标是帮助我们快速启动的,所以这个目标要容易达成。比如跑步,微目标是就跑五十米。而期望目标是跑两千米。那么用微目标助力自己走出室内,开始跑步,然后完成五十米后,如果状态不错继续跑下去,这时再完成两组微目标,然后切换到期望目标。这是一个从拖延到果断的策略。旁自己大脑和身体都快启动,主动去拥抱改变。
所以回到一开始,微习惯之后可能不能是一连串的微习惯,而是多组微习惯和一个长期习惯,这是对目标的拆解与再分类。
微目标解决的自制力和行动力问题,而真正的改变需要有长远的目标。否则每天只读一页书很难有所变化,实际上就是《微习惯》作者本人也在书中反复说,每次完成一个微习惯后,喜力也会继续多做一些,不知不觉就进去新习惯的培养当中了。他最初一天做一个俯卧撑,但是经常是做完一个感觉不错,就继续做几个,可能就做了十几个,注意这十几个才是他的真正目标,也是改变他身体的关键。
那么为什么要有微习惯而不是直接上习惯,不要微目标不可以么。当然可以,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最难的就是离开舒适区,改变就是走出舒适区,大脑会设置各种看不到的障碍,比如太累了,没时间,我做不到,我没资源,没人教我,我没有天赋等等。这些很多都是伪命题,也就是借口。改变,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反人性的,只有我们真正习惯了并且喜欢上它,才会乐在其中。但是这个周期可能很长,因人而异。所以微习惯就是给我们一个双目标策略,低配目标和高配目标,低配就是很容易做到的,它可以是简单的任务,可以是固定的很短时间或者距离,总之只要你做一定可以轻松做到。而高配目标正是由无数个低配目标构成的,你也在不断的完成低配目标时一步步实现了它。
比如写这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