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礼拜在办公室,有一个团队的leader找到我,很认真的问了我一个问题: 敏捷是不是一定要开站会?不开站会是不是就不敏捷?
我听了白眼差点翻到后脑勺。
这是我作为敏捷教练,参与到这个200人规模的组织的敏捷转型进程之后,在一个月内第四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了好吗?
站会似乎是敏捷系统里最为知名的一个方法,说起它为什么知名,我猜,一半是因为站会是敏捷方法与传统项目管理方法中区别最明显的一个会议。另外一半是因为它是大家最讨厌的会议。
很多人不喜欢它是因为“每日”这个频率,一方面占用时间,另外一方面似乎并没有那么多值得每日沟通的事情。问我“ 敏捷是不是一定要开站会,不开站会是不是就不敏捷”这个问题的人,有相当一部分都抱着一种潜在的期待,期待从我嘴里听到“不开也可以”这种答案,然后回去心安理得的把站会取消掉。
毕竟在组织级的敏捷转型大背景下,想取消如此标志性的一个事件,又不想被指责“不敏捷”,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专家”的话当挡箭牌啦。
看到站在我面前的这位Leader邀我一起背锅的热切眼神,我痛快的告诉他:“当然可以不开啦!”。
但是同学你等等先别着急走,过来坐下我们先聊聊,站会可以不开,但是你团队平时有没有一些让你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呀,比如:
- 成员们是不是只关心自己手头的工作?能不能从整体项目的角度,或者更高层面出发来思考和做事?是否每一个团队成员都了解当前迭代的整体工作进度情况?对于迭代剩余工作量,风险,以及潜在问题是你最清楚,还是大家都在同一个picture上?
- 如果你不检查,你的团队成员会主动谈论困难,请求帮助吗?还是有问题不积极反馈,捂到捂不住了, 开始找理由找借口。
- 他们并不担心暴露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主动谈论困难,及时请求帮助,还是遇到问题拖着,捂到捂不住了, 开始找理由找借口?
- 他们是否有能力寻找性价比合适的方案?在冲突面前,是否能够用对话的方式寻求解决?
假设你去南太平洋某个没有手机信号的小岛上度假,一个月后,你深了五个色号,衬衫里面穿着跨栏背心的晒痕走进办客户的办公室,他会给你一张什么样的脸看?
如果这些问题你团队里都没有,团队不开站会问题也不大。 很多团队在不知道敏捷概念的时候,也具备了某种敏捷成熟度的。 我曾遇到过不止一次,团队从没用过敏捷方法,但是从敏捷的角度,成熟度已经相当高。
但是如果上面提到的问题,或多或少在你团队中存在, 我还是大概率会推荐你,别想太多,先把站会搞起来的。
所以综上所述,是否使用站会工具,不能作为衡量“敏捷与否”的标准。
类似的问题还有:
“不开回顾会议我们就不敏捷了吗?”
“没有白板我们就不敏捷了吗?”
答案都是:
看
情
况
!
但是团队是否需要站会,回顾会议,或者看板,最好能请第三方专业教练来评估一下,不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下结论,否则可能跟一个非常适合你的工具擦肩而过。
最 后
纠正一个非常错误的常见说法,就是不存在“敏捷”或者“不敏捷”。你去敏捷传播人士常拿来做反例的富士康生产线蹲点调查一下,能找出100条它“不敏捷”的地方,但仍然能找出几处甚至十几处它“敏捷”的地方。所以打“是”或“不是”这种嘴仗的杠精,要么就是不懂,要么就是另有所图。敏捷正确的讨论姿势应该是:你现在几分熟?你需要几分熟?
喜欢这篇文章的你一定还喜欢
管婷婷(Lisa)
敏捷教练,设计思维引导师,管理咨询师
微信号 : lisa_summerwind
长按图片,听说只有颜值高的人才能识别出我的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