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是什么影响你要改变当下的自己,《被讨厌的勇气》来告诉你

是什么影响你要改变当下的自己,《被讨厌的勇气》来告诉你

作者: 夏黎音晓 | 来源:发表于2022-05-21 22:48 被阅读0次

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要完成读书群里打卡,心理学方面的书感觉会很枯燥,但这本书却很好理解,读的过程中要思考,对于一个想要改变现状的人来说,第一步,拿起;第二步,读。

这本书讲述的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全书10.2万字,出版于2017年5月,为日本作家岸见一郎与古贺史健所著。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的三大巨头之一。阿德勒的心理学不是死板的学问,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标。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即分为五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要有被讨厌的勇去、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我们有一个惯性思维,会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是由原来决定的,心理创伤这样的词汇屡屡出现在很多的地方。过去决定一切,而且过去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将会束手无策。那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就可能会陷入对世界绝望,对人生厌弃的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之中,大部分的人都赞同这个观点。

但本书会告诉你,任命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即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主人公有一位多朵躲在自己房间中闭门不出的朋友,他很希望到外面去,想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份工作,很想改变自己,但是,他非常害怕到房音外面去,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即使想改变也无法改变。

主人公分析也许是因为与父母关系不和或者是由于在学校或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了心灵创伤,亦或是因为太过娇生惯养。总而言之,是在“过去”有些心灵创伤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所以主人认为朋友这样是因为过去的心理创伤决定的。朋友的“现在”由“过去”所决定。

哲学家经过一番分析,说明主人公的朋友不并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事情的顺序刚好相反,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的情绪。也就是说,主人公的朋友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目的论”。

这个故事其实颠覆了很多人的观点,其实深入思考一下,哲学家会告诉你,心理创伤并不存在。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这样的故事在书中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能让人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这个世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不增,其实你的不增,皆是自己选择的。我们一味的强调要改变,其实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我们有很多的烦恼,书中指出,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我们为什么讨厌自己,只看到缺点是因为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你才只看到缺点而看不到优点。我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只要在某个地方存在着那个某人,孤独就会袭来”。

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想要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

烦恼来自人际关系,人生不是竞争,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和别人比较。我们会在乎很多,比如我们的长相,但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我们没有必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已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如果一味的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已没有用,没有什么价值,找不到归属感,对自己过分执著,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以为是的经营着人际关系,在书中的第四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中,有详细的说明。我们要有勇气,但我们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同时,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对他人服务能够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不是被别人评价说好,而是主观上就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鼓励法,这些都能带给自己“我对别人有用”这一实际感受,继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气。

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改变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应该由你来开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书中的最后,着重讲了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个很时髦的短句。书中提到了《尼布尔的祈祷文》中的一句:“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接纳自我,哪怕这是个不堪的我、自卑的我、一无是处的我,自我接纳,才能不惧怕背判地做到“他者信赖”。

对于一个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接纳自己,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在这里提到了一个例子,特别贴合我自己,甚至觉得这句话就是为自己写的: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

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纠结过去、并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因为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所以才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看完整本书用了差不多五个小时的时间,后记中有一句话“人生中有时候无意间拿起的一本书就会完全改变之后的人生”。这句话好像是总结了我之前看这本书所有的想法,人生的意义是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是一样。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什么影响你要改变当下的自己,《被讨厌的勇气》来告诉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yh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