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自驾游,最好去处是美丽乡村。
老同学有来有往,如同走亲戚一样越走越亲近。应阿春同学的盛情邀请,我携老伴应约而来,来到阿春同学老家(娘家)永泰嵩口古镇。

阿春同学全家总动员:得知我们要来,阿春妈妈、阿春两个妹妹,哥哥嫂嫂一家人提前一天就忙开了,为“远道而来”的老同学准备一桌丰盛的农家菜——咱老百姓接待贵宾的家宴。
3日中午,我和阿彬同学两家客人来到阿春家。嵩口人接待贵宾“礼数”最为周到:客人来了,要先吃线面(闽南人称面线)和鸡蛋,一碗刚刚出锅热气腾腾的线面,还浇上了当地特产山茶油,香气扑鼻,吃了之后唇齿留香。最具永泰特色的一道菜当属“蛋宴”,一般做一盘蛋宴用六个鸡蛋就够了,为了款待老同学,今天做的这道蛋宴,一下子就用了二十个鸡蛋,用了自制的地道红薯粉,还加了香菇作为佐料,吃起来又香又嫩,口味特别纯正。外形如同刀削面,但是吃起来味道截然不同,别有一番风味,吃过了,都说好,好在哪,只有亲口品尝过才知道。九重粿,用的是植物碱,制作过程很考究,品尝之后我们不禁啧啧称赞,都说吃出了童年的味道,原汁原味,正宗正品。麻糍,沿用古法制作的,用了上等单季稻糯米,加工过程是原材料放在石臼里舂,慢工出细活,纯天然食品,手工制作,麻糍香甜很有嚼劲,越嚼越香。我们还品尝了永泰的白果,名不虚传,用单季粳米作材料,真的细节很讲究。“三鲜粕丸”吃起来很有特色,虽说闽南也有,但是永泰的风味却不同。炖猪肉,色香味俱佳,不肥不腻,又香又鲜。加了若干当地人从山中挖来的中药,问主人,他们也不知道这味中药叫什么,只知道有一种特别的香味,也许是“不足为外人道也”。还有松茸,还有白斩鸡,还有叫不出名的美食……样样美食都是当地名菜,让客人吃到应接不暇!
满桌佳肴,都是永泰嵩口特色的农家菜。精心策划,精心准备,一家人忙里忙外,忙了两天,尽显东道主接待老同学的隆情厚谊。主人热情,客人感激在心。道一声感谢,是无法表达客人内心感动的。

下午,阿春同学的哥哥,永泰二中的张老师,专程拔冗陪伴我们旅游,而且当起了“无冕之王”的星级导游。我们一行人第一站去了长庆镇的“中埔寨”。中埔寨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大户人家林姓的祖宅。永泰到处都是高山,四周山高林密,清末时期土匪强盗活动猖獗,为了防御土匪抢劫,老百姓中的大户人家,只好依山建寨,坚壁清野。中埔寨和其他许多山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寨门的正面石壁里用石头垒砌有石榴和莲花的图案。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后代兴旺发达,瓜瓞绵绵。莲花象征形端品正,清正廉洁,出淤泥而不染。
山寨的四周如同山墙保护,从空中鸟瞰略呈“八卦形”结构,护墙里有一米多宽的回环巷道,巷道当地称“跑马道”,巷道并非用来跑马的,只是取比喻义而已。寨内正中是五进三落的房子,建筑风格与闽南的古大厝有些类似,我觉得大同而小异。顶落正厅为一座古大厝的中心,正厅也成为一座古大厝的灵魂。雕梁画栋,土墙黛瓦,既深深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也见证了那个时代大户人家进士及第曾经的辉煌。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文化是家族传承的血脉。山寨,尽显岁月沧桑;游客,感慨着似水流年!

参观“中埔寨”之后,张老师带我们来到“嵩口古渡”。张老师曾经在央视《乡愁——嵩口义渡》出镜过,他深谙嵩口的文化历史,讲到嵩口古镇的历史沿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我们在有着四百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下驻足,张老师指着对面的“内溪”说:“山高为嵩,两条溪流交汇处称口。”我恍然大悟,原来嵩口是这个意思。古代陆路交通不发达,货物运输靠水运。溪流连接江海,嵩口地理位置特殊,通四府连五县,水陆通衢。嵩口成为水路货物的集散地,舟楫往来,商沽云集,因水而兴,因商而盛,集镇因而形成。巍巍戴云山脉,见证过嵩口曾经的兴盛;悠悠大樟溪水,流淌着诗一般的美丽传说……

张老师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嵩口古渡明清建筑群。他说:“要判断清代楼房建筑,关键要看“叠涩”。从“叠涩”年代可以看出嵩口古镇在清末民初达到繁盛的顶峰。
参观了渡口古建筑,张老师还带我们去参观农具博物馆。观看土砻,石臼等碾米农具,让我瞬间穿越时间隧道,回到童年,童年看着大人们舂米的情景历历在目。张老师还向我们讲解了古法榨油农具的用法和古法榨油的整个过程。张老师博学多才,讲解生动形象,使人有亲临其景之感。

傍晚,华灯初上。我们学着古人“秉烛夜游”,借着暗暗的灯光,参观了几户大户人家的古大厝。清末的建筑,有的仍然保存比较完好,山墙防火墙保存原有的风貌,有的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不改当年严肃的站姿,有的坚持不到最后难免“摇摇晃晃”。
晚上,张老师还把参观过程制作成十多分钟的视频,分享给我们。视频制作精良,堪称一流。张老师多才多艺,富有人文情怀。

翌日,我们还参观了月洲村张氏祠堂和张元干故居。据张氏族谱记载,爱国词人张元干是张老师三十四代祖公。在嵩口,张氏家族是当之无愧的名门望族。

集体活动的间歇,我和老伴特地到阿春同学的母校永泰二中的校园走一走,企图寻找三十多年前阿春同学中学时期读书的青春往事。嵩口两日游,时间很匆促。嵩口地灵人杰,值得一看的景点很多。一次看不够,乐山乐水,期待下一次能够再来。

嵩口走一遭,不虚此行。品尝了永泰美食,走马观花欣赏了许多美景,蜻蜓点水般了解嵩口许多人文故事,收获快乐,加深友情。
特别感谢阿春一家人无微不至盛情接待,感谢阿彬一家友情陪伴。因为曾经有相同的经历,所以值得共同怀念,怀念过去,怀念从前,也同样期待着美好未来。
(写于2019年10月4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