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于我而言,一直是一个摆不掉又放不下的魔咒。
从小我就希望自己能富有才情、笔下生花,写出令自己、令他人赞不绝口的文章出来,可惜无论我内心如何一片喧嚣,从写日记到写考试作文再到后来工作写文稿,我都毫无意外地笔下一片死寂。一方面我愤恨自己的写作天赋不够,一方面又常有冲动想写一些东西出来,最后大多不了了之,日久写作便成为心中魔咒,深深折磨着我。
后来,报过豆瓣最热的写作课程舒明月的一期写作课,坦诚地讲课上很多精彩处都已被我忘得不剩多少了,但课上有一句话改变了我对写作的魔咒心态,舒明月的大意是:写作像这世界上其他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一样,首先是一门科学。同理,后来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写作是一门手艺,而不是艺术。一个将手艺生疏归结为没有灵感光顾的人,不过是在愚弄自己。
听了这句话,好像突然之间我在写作前的紧张忐忑、写作中的思路不清文笔枯竭、写作后束之高阁不愿二看,都变得可理解、可原谅。做一道有点难的数学题,不正也会出现这种心态吗?为什么我做数学题时这种心态我可以理解接受,但是一到写作,我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应该在接触这门技术之初,就立刻完美地驾驭它呢?恐怕只有天使和上帝才能做到这样了吧!
于是,我开始卸下对写作的思想包袱,学着像对待任何一门技术或者手艺应该有的态度来对待它。假设我要学习画画,我会慢慢地从简单的技巧画起来,去慢慢认识画笔、画布、颜料,假设我要学习做菜,我会慢慢学习熟悉食材、厨具、调料,炒菜手法,那么学习写作,我也应该从每天一点一滴的记录、思考写起来,学习好文章的逻辑构思、技巧手法、素材, 一点点积累、升级自己的写作技术。大概就像罗振宇“时间的朋友”2017跨年演讲时所说:哪来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不断迭代的历程。我稍换下这句话用来指写作:哪来提笔就下的篇篇十万+,只有勤于思考码字的日日积累。
2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每日该写些什么呢?很多作家只告诉我们要勤于练习,却没有告诉我们可以从什么内容、形式练习起来,以及如何对自己写的东西改进、提升。大抵是因为每个人的写作目的、风格、擅长内容、水平高低各有不同,无法给出具体明确的指示吧。
于我来说,写作的首要目标是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和完美主义,舒畅写下所思考、感悟的内容,第二层级目标是希望所写内容脉络清晰、表达恰当,第三层级目标是能为他人提供价值,启发思考,让我的思考变得有价值。
想要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和完美主义情结,我觉得每日的练习不能是散文式的、东一榔头西一榜头,反而要从定向、有目的的写作任务开始练起,让自己通过完成每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来点滴积累对写作的成就感。 关于如何做定向的、有目的的练习,我目前想到的是两种:写命题/半命题作文和写书评/读书笔记。
想起上学时最讨厌的就是写命题、半命题作文,那时总觉得这中方式很束缚自己天马星空的想象和表达,如今竟反而珍惜起这种练习来,可惜却再也没有了语文老师帮忙点评、反馈。如果偶尔当天的练习实在没什么主题可写时,我就准备从一些高考作文题中选一个,写写看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比起高中时进步得如何。
第二种方式:书评/读书笔记,是我最近在做的练习,才刚开始看了一本并写了一篇,目前进入第二本的阅读中。不得不感慨,写书评确实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梗概介绍、作者思想解读、与自我经历的联想、对他人的价值启发,都是必不可少的,且尽量要戒掉自己过于专注某一类型的书籍素材,而要去迫使自己抛开偏爱、偏见、主观,广泛涉猎阅读,真不容易啊!但是,这大概也是练习的精华所在。
凡事有反馈改进才有提升,每一篇写作都应该以能被公开阅读为前提(除日记等私人写作外),敢于交给他人去评论、反馈,看对方是否可以能读懂、能认可。所以我现在比较希望能接一些商业文案,通过真实残酷的市场竞技,来获得反馈、磨练写作意志、锤炼写作技能。
我认同一句话叫做:工作是最好的人生修行,不论是全职、兼职还是自由职业。而写作,是这修行中最好的心灵修行。而修行未必只能一个人孤独进行,来简书常看看,常写写,多讨论,多反馈,让我们的写作技艺更精进。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023/1d870db1b07667f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