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高低不取决于开始了多少工作,而在于完成了多少。拒绝低效率勤奋,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没那么重要,拒绝伪工作。
《异类》中提出:即要把什么做好需要花10000小时的时间练习,作者当然还谈到了成功的其它因素,且看他的几个观点。
第1个观点认为,如果智商低于120就很难成功,而高于这个值之后,智商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个结论有点残酷,它觉得勤能补拙,并没有科学依据。
第2个观点认为,运气或者时代大环境对成功很重要。简单的讲就是要生逢其时,赶上大时代进入时代洪流。成功时要承认有运气的成分,而不炫耀自己的能力,遇到挫折时你会检讨自己的问题,而不而不是怪罪运气。
第3个观点认为,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家庭和生活环境,好的环境有利于人在身体和心智上的成长,能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的潜力。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说法不一定正确,因为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如果真要有什么起跑线,那就是父母的见识。从教育下一代角度看,一个家庭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
综上所述,10000个小时只不过是一个必要条件,而远不充分,更重要的是1000个小时,不仅要花,还要看怎么花。这里有四个误区。
误区一:简单重复
从事低层次的重复。举个例子,如果在中学学习数学不断重复做容易的题,考试成绩永远上不去。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
这一类人和前面讲的正相反,他们好高骛远,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还很薄,也不好意思请教。他们迷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说法。然而简单的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的。
误区三:林黛玉式的困境
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当然外界也排斥她。林黛玉后期只有贾宝玉能懂他。越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对外界的所知就越少,而自己的适应性也就越差。
误区四:狗熊掰棒子
10000个小时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的复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从从头开始。我们知道今天几乎任何一所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水平一定比50年前所谓的知名西医高很多,但是今天没有哪个中医敢讲自己比500年前的知名中医水平高,这就是因为前者有积累效应,而后者没有,这个比如可能不那么恰当。
这是吴军老师在《见识》中提到拒绝成为伪工作者,我们认识到了,长了见识,从而做到避免走向此等误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