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看《少有人走的路》,同事闲的无聊,走过来问我:“你看这个有用吗?”
我微微笑笑:“心理学的。”
其实我有句话没有告诉她:“有没有用,还得看谁去看。正如每个人对营养的吸收都不一样,有的人喝牛奶能补钙,有的人喝牛奶会乳糖不耐受。这书有没有用,取决于人。”
我在《换个角度看世界》一文中提到了曾经课本上一个画杨桃的故事。一个男孩把讲台上的杨桃画成五角星,和其它同学们都不一样。同学们嘲笑他,老师坐到他的位置上去看讲台上的杨桃,确实是五角星形状。
说来好笑,当时我只是注意到了,这个没见过的东西叫杨桃,它会是五角星的形状。然后,老师虽然讲了角度的问题,我却只从老师的话里理解了诚实,忠于事实。到后来,才上升到会去理解角度这个问题。
你看,同样的一篇课文,我在不同的时间里会吸收到不同的东西。难道要因为我不能理解他的角度的问题,就去断论这篇课文,是没有用处的吗?
我们常常会说:选择大于努力。有的人在听了这句话之后,不再盲目的去做无用功。而是去正视自己的选择,去看自己选择的路是否符合自己的现实,去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有没有错误。而还有一些人,在听了这句话之后,于是就给自己找到了借口。你看,选择是大于努力的,努力是没有用的,所以,不是我不努力。
我们难道能够因为别人对这句话有所曲解,就去断定这句话是没有用的毒鸡汤吗?
所以,我看这书到底有没有用呢?就像她看的健身一类的书一样。书本身没有什么有用还是没用的区别。我们目前更需要去深究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