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在中国历史上,或许是个特殊的存在。在他继位前,他需要装傻,被人侮辱,甚至几次差点丧命,但终究凭此躲避了士族内斗所带来的性命之忧。他出身地位低,却在三个侄子做完皇帝之后,作为叔叔荣登帝位。
坐上皇帝的宝座以后,宣宗立马“原形毕露”,展现出自己明主的一面。但是,明主却饱受制约,其想给自己的小舅叔一些福利,被中书省依法驳回,宣宗立马表示理解。(我的天,君主的权力被受到了多么有效地遏制!)他的女儿没有履行妻子的责任,去郑府照顾病重的小舅子,宣宗对女儿进行了极其严厉地批评。而这些都是皇帝需要向士族集团妥协的结果,士族集团间的制衡,虽然能保住皇帝自家的宝座,但是也极大地削弱了皇帝的权力。因此,宣宗在人事上可谓是“专权跋扈”,其实也是希望打破这个现状。可惜,当权力处在一个平级的情况的时候,士族集团之间必然为了争权而进行斗争。虽然谁也吃不掉谁,但是在这个恶性循环当中,最终买账仍然是平民百姓。
这也许也是中原王朝,在唐宋的时候不断衰落的原因,士族维护的仅仅是各自的利益。最终,无尽的内斗只有不断地削弱国家的实力,这也就需要外部的力量来打破这种恶性的循环。因此,权力确实需要限制。但是,在权力的角斗场里,应该每一方都要受到限制。在唐宋时期,很明显皇权受到了限制,但是相权却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限制。权力的角逐在历史的潮流中,仍然还有进行几番的洗礼,最终的平衡态应该是怎么样?谁知道呢?
但是,有一个方向是可以明确的。权力不是某个人的赋予,而是一个又一个人的赋予。而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的,体制的改革可以不断洗礼权力的分配。若社会达成了政治体制需要不断改革的共识,那么权力的洗礼就可能避免社会的动荡。我想,这也是改革开放被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原因。
若某种体制长久不变,权力就必然长期地被少部分特定的人占据。因此,我们现在真的不能说,西方的政治体制就是民主的,就是好的。作为一个普通民众,你又何曾可以知道,台上的又是哪个集团的代言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