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究竟有没有真相?没有。
理想中,历史是客观的,是曾经真实存在的。然而记录历史的人,从来都是主观的,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目的。打个比方说,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有几个当事人。那么这几个人,出于立场、目的、背景、认知的不同,每个人对于这件事的描述,可能都不尽相同。更不要说几百年、几千年之前的事情流传到了今天,其间经过了多少个人的口口相传,多少支笔的编撰修订,再经过各种不可避免的遗漏、丢失、损毁,或者各种怀有目的的修饰、篡改、添减,这样的“历史”,你觉得还是真实的历史吗?这样的“历史”,究竟丢掉了多少细节,究竟掩盖了多少真相,谁又能真的知道?
既然难有真相,那么历史是什么?《秦迷:重新发现秦始皇》一书的作者李开元这样说:“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基于史料对往事的推想。”
《秦谜》这本书,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演说历史,作者将自己当作一个历史“侦探”,如同破案一般,在正史、野史、以及各种考古发现中穿梭,试图破解那些两千年前的秘密。
的确,秦朝,那个久远的王朝,那些残缺不全的历史记载,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你也许在看一些史书、小说、甚至是电影、电视剧的时候,或多或少也产生过不少疑问:
比如,秦始皇的皇后是谁?作为一个“始皇后”,不是也应该大书特书一番的吗?秦始皇一生有20多个子女,按照当时的政治制度安排,他不应该没有皇后,而历史上居然没有留下关于她的任何记载,甚至也没有留下秦始皇后宫中任何一个女人的记载,这是为什么?
比如,嫪毐为什么会被封为长信侯?商鞅变法之后,秦朝律法森严,奖励军功,重视爵位,即使是王室成员,没有军功都不得授予爵位。候,是秦国二十级爵位中最高的一级,在秦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甚至秦国名将王翦都曾抱怨过封侯太难(“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那么嫪毐封侯,难道仅仅因为他是太后的面首吗?
比如,陈胜(涉)吴广起义,为什么以公子扶苏之名?你听说过之后哪一个农民起义,是以当朝皇子之名造反的吗?陈胜吴广起义时,“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大楚兴,陈胜王”为口号,建立政权后,国号叫“张楚”。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军,以项燕之名起义,这很好理解,那么扶苏呢,难道这仅仅是因为扶苏贤而被杀吗?
还有,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这种说法可信吗?吕不韦自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被罢相,至秦国统一全国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这整整16年,是秦始皇登上政治舞台,逐一消灭六国的重要时间段,而这段时间里,为什么却没有记载助秦国一统天下的丞相是谁?
这一段历史,给我们留下太多的空白,太多的谜题。
对于这些谜题,历史侦探给出了一些解释。书中首先详细梳理了秦始皇时期,秦国存在的三大派系的外戚势力。
第一个派系是韩系外戚势力。代表人物包括夏太后(孝文王的姬妾,嬴政的亲祖母,出身韩国王族)、韩夫人(嬴政父亲庄襄王的姬妾,成蟜生母)、长安君成蟜(嬴政的弟弟)。秦王政五年,夏太后利用母家的关系和外交活动,派遣成蟜出使韩国,获得韩国献出的百里土地,成蟜被封为“长安居”。秦王政七年,夏太后去世,韩系外戚势力失去了掌舵人,秦国宫廷的政治势力重新洗牌,秦王政八年,成蟜叛逃,韩系外戚势力被基本消灭。
第二个派系是赵系外戚势力。代表人物包括帝太后赵姬(嬴政生母,赵国人)、吕不韦、嫪毐。秦王政八年,在成蟜叛乱的同年,嫪毐封为长信侯,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或许可以推断嫪毐封侯是因为在平成蟜叛乱时立了功,因此封侯。秦王政九年,秦王亲政,嫪毐在咸阳叛乱。所谓的嫪毐叛乱究竟剑指何人,作者推断这并不应该是秦王,因为秦王是赵姬和嫪毐权力的来源,且此时秦王并不在咸阳。嫪毐叛乱更可能针对的是步步紧逼的楚系外戚势力。秦王令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平乱,嫪毐被处以车裂。秦王政十年,受嫪毐事件牵连,吕不韦罢相,帝太后赵姬被逐出咸阳(后又被迎回),赵系外戚势力基本被消灭。
第三个派系是楚系外戚势力,这一派系在秦国影响深远。书中这一段分析颇为精彩,通过连结考古发现的成果,复原了秦楚之间,自秦穆公起,经历了十八世,延续了300多年的秦楚联姻。秦始皇时期,楚系外戚势力代表人物包括华阳太后(嬴政祖父孝文王的王后,出身楚国王族)和昌平君。昌平君这个人物,并不被人们熟悉,历史上对于他的记载语焉不详。昌平君是楚考烈王在秦国做质子时所生,母亲应为秦国王族,是兼具楚国血统与秦国血统的重要人物,他在秦国长大,受到秦国重用,吕不韦罢相之后他成为秦国的丞相辅佐秦王,后秦王欲灭楚国,昌平君反秦,楚国大将项燕拥立其成为最后一代楚王,最终战死,楚国灭亡。在秦始皇的年幼时期,正是楚系外戚势力的顶峰时刻,楚系外戚或许是他一个又爱又怕的存在。而扶苏的母亲,这个离秦始皇皇后位置最近的女人,这个未留下任何记载的女人,也很有可能出身楚国王族,很有可能在昌平君反秦时被秦始皇痛下杀手,从此成为秦朝讳莫如深的禁忌。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秦始皇迟迟不愿意立扶苏为继承人,为什么扶苏一接到赵高送来的伪诏不辨真假就选择了自杀,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复兴楚国会打出公子扶苏的名义。
《秦谜》从这些错综复杂的派系斗争中,重新梳理了秦始皇的历史,解读其间人物面临的各种抉择。可是,你是否有疑问,为什么要这么费这么大的力气梳理外戚势力?在书中逐渐深入的阐述中,我开始对于秦朝的历史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500多年的群雄纷争。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国家统一了六国呢?
之前的历史认知中,我一直认为,这是因为商鞅变法。事实上,当时并不仅仅是秦国,其他很多国家都出现类似的变法,比如楚国的吴起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然而这些变法虽然改变了下层社会结构,对于上层贵族阶层,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当时的形势下,各国相互联姻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贵族阶级间的血缘关系彼此交织,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攻伐战虽然时有发生,可是一旦上升灭国战,来自国内外戚势力的阻力就非常大了。恰恰是秦国,逐一拔除了国内根深蒂固的外族势力,为此后灭六国铺平了道路。
不得不说,这本书,颠覆了很多正史野史、历史小说、电影电视中那些不太靠谱的桥段。
然而,这就是真相吗?也不一定。
历史是永恒的谜,因为我们不能再回去。
畅想有一天,人类的科技进步,我们会处于一个更高维的时空之中,在不同的时间点自由穿梭,像回看电影一样去回顾历史,那样的历史,大概可以被称得上是真相。
而在此之前,所谓历史,都是故事,都是故事。
米何部分读书笔记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