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阴
最近在朋友的学习群里听她和其他老师学员的交流分享,感觉还不错,于是想到记录分享下来。继续谓之“听来的故事”,根据语音整理,保留第一人称叙述,更具感染力。
首先,我引导这个妈妈去面对他父亲离开家,父亲母亲离婚的这件事情,最后是父亲过世的这件事情,那妈妈在现场在心里面就开始去表达对父亲过世的这份哀悼,去表达、去尊重爸爸妈妈离婚这件事情对她情绪的一些影响。
妈妈在现场哭,流眼泪,我引导她学会怎么去面对、接受这个事实,最后也表达父亲过世的这份哀悼的情绪。就这样,妈妈在现场情感流动了,接受这个事实啊,也接受父亲的离开。然后妈妈心中这个心结就圆满了,然后那个力量就不用一直推动她离开这个家了,那妈妈心里的那部分也愿意留在这个家里啦。
当妈妈在现场表达了这一切之后,她就能够很稳定地跟她的先生一起对代表她孩子的那个人说:“愿意好好留下来”!就这样,这个上午我们帮助这对夫妻在现场圆满了这个心结,也让这个系统动力得到了重新的转化。
中午我们休息,到了下午的时候,这对夫妻就接到了女儿发来的简讯,一个短信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对不起!我让你们担心了,我去找我的同学玩呢,我今天就会回家了”。
爸爸妈妈拿着手机现场念给我们听,我们全班同学(指工作坊的老师同学)为他们鼓掌,感到非常开心!这就是从系统观帮助孩子改变,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这个时候我们就没有机会去转化它。
结果这个孩子回家以后,爸爸妈妈就跟她互动,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妈妈也告诉孩子自己的心理状态,他们一起为孩子的外公做一些纪念的事情。接下来这个孩子在家里就十分稳定,情绪也十分的稳定,上学了,家庭关系也改善了,孩子从此之后就没有离家出走了。
从这个案例,我们就要反观我们的孩子,其实孩子很多的情绪、很多的行为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这样,我们要把它放在一个系统观里来看,有一个背景、有一个脉络来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情况是什么?
这个案例,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也深知我们的看起来不被接受的行为都是在向周围传递和表达着爱。
PS:没有参加过这类工作坊的可能感受不深,记得三年前朋友珍的工作坊开业时,邀我去凑人气,我曾亲身体验过一次,第一次知道工作坊里角色扮演的力量不可估量,真的催人泪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