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崔律精时力交流群
2016年到2018年,夜间睡眠从低效到高效

2016年到2018年,夜间睡眠从低效到高效

作者: 幻雪美美哒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10:28 被阅读8次

【联系自己的过往经验】

2016年8月我开始用种子习惯的APP帮助来培养早起(7点前)和早睡(11点半)习惯,下图是我的记录,可以看到当时关注的是能否在早晨7点前起床,能否在晚上11点半前睡觉。


2016年开始培养早起早睡习惯

2017年,我在年复盘笔记中写道:

  • 23:30前睡觉:共223天,占一年365天中的61%;17轮21天习惯养成中有11轮超过61.8%的合格率。
  • 7:00前早起:共176天,占一年365天中的48%;17轮21天习惯养成中有8轮超过61.8%的合格率。

2016年到2017年,对固定时间起床、睡眠周期完全没有概念。注重的是在某个时间点之前起床、某个时间点之前睡觉,培养的是早睡早起的习惯。

【变化开始】

2018年3月,我开始跟随崔律美美哒学习精时力课程,三月是黄金早晨的微课,课程开始时间是早晨7:00。这是我的睡眠习惯发生变化的元月。
在第一周的课程中,我翻看时间记录APP,整理了2月到课程第一周我的起床、上床时间以及睡眠时长,发现当时的睡眠时长跟整数个睡眠周期差别甚大。

2018年2月 学习高效睡眠之前的睡眠时长

2018年3月到7月暑假前,我的起床时间是这样发生变化的:
6:57(3月5日-10日,第10周周一-周六)
→6:47(3月12日-17日,第11周周一-周六,其中2天提前)
→6:37(3月18日-24日,第12周周日-周六,严格做到的是2天,七日平均值6:36)
→6:27(3月25日-4月22日,第13-17周)
→6:22(4月23日-6月24日,第17周周日-第26周周日,波动,高低起伏)
→6:10(7月1日-7月17日,第27周周日-第29周周二,偶有波动)
持续最久的是6:22固定时间起床,坚持了大约2个月。

2018年3~7月 7:00前起床习惯打卡

【检查】

然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即使每天都能做到固定时间起床,也没有完全做到睡整数个睡眠周期,从起床时间倒推入睡时间。入睡时间各不相同,睡眠周期个数在5个睡眠周期左右。

2018年第21、22周睡眠周期统计

【重启】

2018年8月5日起,崔律又开展了精时力100天训练营,将1月到7月的课程重新梳理,更加系统化,更加侧重于实践及复盘。
因为7月中旬到8月底正好是暑假期间,我全然地“放松”了,几乎不用手机,不看微信,所以等我开始恢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已经到了9月初,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将6周的微课内容集中学习,整理了课程笔记,没有写课后实践日志,我看到在这个训练营中的小伙伴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我无比羡慕。
因此,我决定重启自己。早睡早起是我认为最基本的习惯,它决定了我有多少可以利用的早晨时间,决定了我一天的精力值,这也是我多次挑战,但总不能满意的习惯。所以,我打算从重启睡眠习惯开始。

我的微课学习及《睡眠管理》阅读笔记-要点整理:
如何拥有高效的睡眠?(1)
如何拥有高效的睡眠?(2)-睡眠前后例行程序
如何拥有高效的睡眠?(3)-日间修复

【P-目标&计划】

1、每天(工作日+休息日)固定6:00起床;
2、理想情况下,夜间睡眠5个睡眠周期;
3、特殊情况下,夜间睡眠4个睡眠周期,第二天安排日间小睡25分钟。

【D-实施&结果】

第一阶段:固定时间起床,非整数个睡眠周期

1、6:30起床。

  • 设置理由:上半年基本可以做到6:30左右起床,这个是介于我的目标6点和过去设置的习惯目标7点的中间值。因为之前都八九点起床,不敢设置太早。
  • 从起床时间倒推入睡时间,计算公式是:5个睡眠周期:6:30-5×90分钟-10分钟入睡所需时间=10:50

9月13日-17日,连续5天做到了6:30固定时间起床,从起床时间倒推5个睡眠周期,考虑了15分钟的入睡所需时间,倒推的结果是22:45。然而虽然设置了22:45的入睡提醒闹钟,但是实际上入睡时间从22:44到23:43不等,有些是因为突然从晚睡调整到早睡,身体不适应,即使按点躺床上还是睡不着,后来就起来做点其他事情,随后再次躺床上。

2、6:25起床。

  • 设置理由/契机:比上周早5分钟。
  • 从起床时间倒推入睡时间,计算公式是:5个睡眠周期:6:25-5×90分钟-10分钟入睡所需时间=10:45

9月18日-10月6日,18天中有14天做到了6:25起床,4天早于6:25起床。仍然没有做到22:45准时入睡,睡5个或4个整数个睡眠周期。从下表可以看到甚至出现了半个睡眠周期。

第40周睡眠周期统计

第二阶段:固定时间起床,睡整数个睡眠周期,从起床时间倒推入睡时间。

3、6:10起床。

  • 设置理由/契机:阅读《时机管理》后,决定增加晨间锻炼,初步打算是运动15分钟,包括去小区慢跑2圈,加上前面的热身、后面的整理运动,和来回上下楼梯,正好15分钟。
  • 从起床时间倒推入睡时间,计算公式是:5个睡眠周期:6:10-5×90分钟-10分钟入睡所需时间=10:30

10月6日-10月11日,6:10起床,星期日睡了6个睡眠周期,20:54上床;其余几天睡5个睡眠周期,22:30上床睡觉。


第41周睡眠周期统计

4、6:00起床。

  • 设置理由/契机:想要在室外的活动中心做压腿等整理运动,这样的话慢跑完2圈,还要再加0.4圈跑到活动中心,然后整理运动,再散步回到家。发现之前的15分钟不够用,容易影响后面的晨间复盘等活动。所以决定再早起10分钟。
  • 从起床时间倒推入睡时间,计算公式是:
    4个睡眠周期:6:00-4×90分钟-10分钟入睡所需时间=11:50
    5个睡眠周期:6:00-5×90分钟-10分钟入睡所需时间=10:20

10月12日起,6:00固定时间起床,睡4个或5个睡眠周期,从起床时间倒推入睡时间,可以看到22:20在倒推的入睡时间上床睡觉已经稳定下来。

第42周睡眠周期统计

此外,第41周、第42周按周统计夜间睡眠的话,都是35个睡眠周期,理想的睡眠周期个数。

【C-检查(亮点)】

1、做到了固定时间起床,从起床时间根据睡眠周期倒推入睡时间,并且给多个解决方案,灵活应对;


9月重启后的起床时间记录

2、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理想的周统计睡眠周期。微课和《睡眠革命》书中给的理想的按周统计睡眠周期是35个,不仅包括夜间睡眠,还包括日间小睡。对我来说,夜间睡眠和日间小睡都是必须的,夜间睡眠尽量睡5个睡眠周期,有特殊情况4个或6个也可以,所以我的夜间睡眠按周统计的睡眠周期是35个。日间小睡一般在中午睡25分钟的可控修复期,傍晚小睡较少利用,日间可控修复期是5~7个。
3、尽量保证每周至少有4天获得了理想的睡眠周期,搞定!
4、要尽量避免连续三个晚上睡眠不足(少于理想的睡眠周期)的情况发生,搞定!

【C-检查(不足)】

1、虽然已经整理了睡眠前例行程序各项所花费的时间,但是并没有像早晨一样将各项任务列入日清单,严格按日清单执行;
2、睡眠前例行程序与阅读纸质书籍混杂在一起,时长看起来也超过了90分钟,需要进一步优化。

【A-行动计划】

优化睡眠前例行程序。

  • 9点到10点20分是睡前90分钟的睡眠前准备阶段。
  • 初期,将各项任务列入日清单,按时间执行后打钩,养成习惯后就不用列入日清单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6年到2018年,夜间睡眠从低效到高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sw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