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然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情。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只有真正成为他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孩子和母亲是在共生的状态,母亲无条件地接纳、包容、爱孩子,孩子完全依赖于母亲,孩子与母亲是一体的。但孩子要成长,他开始从混沌一体的世界中独立,分离出来,建构自我,成为他自己。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我们要做的是放手,在他进入人生另一阶段时,给他支持与陪伴,让他感到即使他和妈妈分开一段时间,他仍然很安全,妈妈依然爱他!
可可是上午十点零五到达幼儿园门口的,因为早晨起床时没有看到妈妈,有情绪,所以迟到了。
当她进入幼儿园,晨检后,她隔着栅栏和妈妈告别,“妈妈,看我上楼。我下来,你还在这里!”
我能看到妈妈很爱可可,可可这样说的时候,妈妈不太会拒绝,或者说早晨在家的事情,让她们都有些情绪在,只是她们没时间单独照顾那个自己。
于是,我在旁边介入,“可可,妈妈看你上楼后离开,你来幼儿园迟到了,你要去做自己的事,妈妈也要做自己的事。”
可可哭着说:“不要不要……”
妈妈看到她哭了,“你不是要操作教具,在户外玩吗?”
可可还是哭闹,妈妈最后妥协,答应可可等她下楼来,然后妈妈再离开。
可可很快放好东西,下楼来,在门口和妈妈再次告别,可可不让妈妈走,妈妈亲了她、拥抱她、握握手,和她告别,她仍然不想让妈妈走,哭着说:“妈妈,我跟你说句话……”可可隔着栅栏不松开妈妈的手,她不想和妈妈分开。
我抱过可可,看向可可妈妈,“可可妈妈,我来照顾可可。”
妈妈和可可再见后离开。
可可和妈妈分开,在我怀里挣扎、大哭,“我要找妈妈……”
我:“嗯,你要找妈妈。秦老师陪着你。”我的手抚着她的背。
她在我的怀里抽泣着,我理解她,并接纳她的哭,等待她。
我:“妈妈很爱你,即使分开,她也爱你!”
这时可可平静了一些。
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你的事情是上幼儿园,妈妈回家做她的事情。”
可可带着哭腔说:“为什么?”
我清楚肯定地说:“妈妈爱你,同时她是她自己,她要做自己的事情,你也是你自己,你要做自己的事情。”
可可似乎领会到了什么,她不像之前在我怀里纠缠的那个她,我又重复刚刚的话,可可慢慢地平静下来。
我:“可可,好了吗?”
可可:“好了。”
我帮可可擦干净了挂着泪痕的脸和鼻子,然后她就和伙伴去荡秋千了。
妈妈爱你,同时她是她自己在和孩子相处中,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的状态,什么是孩子的需求,什么是我的需求。如果孩子的成长需求没有被看到,他会停留在那个舒适区,止步不前或者缓步前行。其实孩子要的是那份支持与陪伴,他会因为你的爱,更有勇气和力量走出舒适区,迈向人生的新阶段。
哭泣是情绪流淌的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因为哭泣有时是因为感动、有时是因为脆弱、有时是因为高兴……但很多时候,我们成人没办法接受孩子哭,孩子哭了,有人是训斥,那么情绪就堵在那,留在了身体里;有人是心疼,因为自己的不舍得、放不下,态度不确定,孩子感受到原来还有一些空间,没触到你的底线,哭泣能够控制爸爸或妈妈,最后和孩子纠缠在情绪里。
拒绝孩子,是在给孩子一个界线,让他知道边界,这样他才会感到安全,所以拒绝并不会伤害孩子。
在一生之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很多角色,但不要忘了自己,只有看见自己、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
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是亲密的,他们爱着对方,但同时是他们自己,妈妈做自己的事情,孩子也做自己的事情,这样两个人才能走向独立。
把我的微信公众号“莺时心语”(关于教育和个人成长的公众号)的原创文章同步到我的简书上,希望我的分享让更多的人受益!
成长之路上,希望有你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