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性对话,我理解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话,也就是我们的教学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来看,都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他应该更加的丰富多彩,要具有生命力,要向美而生。而作为教师所承载的,就是将学生引向更敞亮人生的,不断追求并且拥有高贵的灵魂。
教师犹如一条路,路的这头是无知、疑问……而路的另一头是希望、光明,而走在路上的永远都是学生自己这个独立的个体,每一步都必须由他们亲自完成,而教师只能在他们的行进中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所以,我认为好的对话,不仅要起到引导作用,最为关键的是不能越过边界。
很喜欢下面这两段文字:
教育性对话的灵魂就是要保持个体精神的自由与开放,保持个体成长在与他人的关联之中、成长在富有张力的对话过程之中的生命姿态。
每个人都需要教师来引导自己超越封闭的自我而通往更高事物,真正的教师并不限制学生的发展,而是努力把学生带往更高处。这意味着真正的教师乃是桥,优良的教育乃是“过河拆桥”的过程,而非在桥上逗留。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了光的隐喻,每个人心灵的敞亮都需要光,但教师并不是光。教师是桥,高明的教师把学生引向光亮之路。教育若没有唤起个体对更高事物的欲求,则意味着教育活动始终局限在师生之间。教育不过是作为实体的师生之间围绕知识展开的互动而已。在知识的掌握上先于学生的教师轻易地居于主导位置,而学生则更多地居于屈从者的位置。我们对学生的希望恰恰是他们能“过河拆桥”,即学生把教师的引领转化成自己主动前行的智慧与力量,而非始终依托于教师给予的支撑,这正是好的教育的应有之义。好的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屈从于教师,即让学生的发展始终被放置于教师的威权性影响之中,而是能让学生一点点找到自我,敞开自我生命的内在意向,走向自我生命成长的坦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