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183)

详注《随园诗话》(1183)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11-05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四·一七】

锡山钱秀才,字立群,居梅里丙午腊月七日,张止原居士招游灵岩,与秀才两宿舟中;谈古文金石之学,极渊博。《游西湖》云: “十年不识钱唐路,今到翻疑是梦中。峦翠难分南北寺,舟轻易飏往来风。数湾碧水通仙宅,一带苍烟没宋宫。何处吾家表忠观?几回搔首问渔翁。”“跃马登山松四围,梵王宫殿郁崔巍。老僧迎客来幽径,少女焚香上翠微。鹫岭楼高沧海阔,冷泉水急湿云飞。何当端坐三生石,说破游人去路非?”是日,舟泊木渎鹭飞桥。秀才往访其友孙镜川。俄而同至舟中,见余即拜;背小仓山房古文,琅琅上口,亦奇士也。

锡山,无锡县的别称。今有无锡市锡山区。锡山,即今日“惠山”。唐·陆羽《惠山寺记》记载,惠山东峰,即锡山,曾在西周至先秦时期大产铅锡,到汉代才采尽,故在此建立无锡县,隶属于会稽郡。

钱泳(1759—1844),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花溪居士,金匮县泰伯乡西庄桥(今无锡市鸿山镇后宅西庄桥)人。长期做幕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诗词、篆、隶,精镌碑版,善于书画,作印得三桥(文彭)、亦步(吴迥)风格。有缩临小汉碑,集各种小唐碑石刻行世。画山水小景,疏古澹远。有仿赵大年《柳塘花坞图》,藏故宫博物院。卒年八十六(虚岁)。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辑有《艺能考》。

梅里,是商末周初吴国之都,今无锡市梅村。有关梅里所在地,《吴越春秋》、《越绝书》及《皇览》等古籍,以后后世的《括地志》、《吴地记》等都认为当在无锡县界梅里村,该地存在太伯冢等遗迹。约梁武帝天监中前后在世的无锡令刘昭,他在注《后汉书·郡国志》中首倡梅里在无锡说。梅村位于无锡市东南方,距无锡市中心12公里,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因让王位而从陕西岐山奔吴至此建勾吴国时的都城。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让姬昌继承王位。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这个愿望,就三让王位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到了梅里,开发了广大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吴国。以后姬昌继承了王位,就是赫有名的周文王,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八百年的周朝。

丙午,指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张止原,即张复纯(生卒年不详),字仁斋、保初,号号止原、芷原。江宁人。乾隆间诸生。精医,工书法,善篆刻。有《止原印略》。尝游关中,购秦汉魏晋印,合旧时之家藏,凡若干枚,辑为《宝汉斋铜印略》。

灵岩,指位于苏州西南的木渎灵岩山,因为灵岩塔前有一块“灵芝石”十分有名,因此得名“灵岩山”。山上多奇石。巨岩嵯峨,怪石嶙峋,物象宛然,得于仿佛。有昂首攀游状的石蛇,敲打有声的石鼓,状若发团的石髫,伸首隆背的石龟,两耳直竖的石兔,形影不离的鸳鸯石,埋头藏泥的牛背石等。旧有“十二奇石”或“十八奇石”之说,有“灵岩秀绝冠江南”和“灵岩奇绝胜天台”的美誉。灵岩山,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也是越国献西施的地方。现今尚存吴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响廊、琴台、西施洞、智积井、长寿亭、方亭等。在本书中,抑或指灵岩山馆,清代状元、湖广总督毕沅别墅,为当时吴中名园。《随园诗话·卷十一·四〇》载:“金陵张止原居士,立身端谨,为秋帆尚书所重,以家政托之。尝腊底冒雨招余游灵岩山馆,其襟怀可想。”应该与本条为同一事宜。灵岩山馆毁于咸丰兵燹。近年已重新修复,并设有吴越春秋和毕沅史料陈列,沿山又有升箩石、卧龙石诸胜。古木滴翠,奇石竟怪。登山而上,可寻访西施洞,琴台等春秋遗迹,朝拜东南第一佛教名刹灵岩寺。

钱唐,音qián táng,古代地名。钱唐县的地理位置,最早见于记载的为南朝刘宋元嘉年间(424—453)曾任钱唐县令的刘道真所著《钱唐记》:“昔境逼近江流,县在灵隐山下,基址犹在。”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在吴、越旧地设置了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钱唐县是西汉会稽郡统辖二十六县之一。西汉时,钱唐县一度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所。王莽时(9—23),更名泉亭县。东汉光武时,又恢复钱唐故名。东汉永建四年(129),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钱唐属吴郡。三国时,钱唐入吴国版图,属吴郡,隶扬州,钱唐县并为吴郡都尉治。隋开皇九年(589),废钱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次年移钱唐。大业三年(607),又改杭州为余杭郡,钱唐仍为所属。唐武德四年(621)复余杭郡为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按:人民文学出版社《随园诗话》作“钱唐”,后来其他版本改作“钱塘”。此改动似不正确。清人称呼职务、地名时,喜用古称。或钱泳乃故意写成“钱唐”,而后人改动并非其原意。

宋宫,指南宋时的宋朝宫殿。

表忠观,观名。在浙江省杭州市涌金门外,今称钱王祠,宋熙宁中赵抃所建,用以表彰吴越钱氏的功德。后赐名为“表忠观”。明嘉靖中曾改筑。祠内镌有苏轼《表忠观》碑文,今全文八幅系后人摹刻。明·高启《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行人曾过表忠观,风雨断蘚薶残碑。”

梵王,即梵天,指大梵天王,又称梵王,名为尸弃或世主。为劫初时,从光音天下生,造作万物,与帝释天同为佛教护法神。释尊曾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下降此世时,梵王为佛之右胁侍,持白拂;或谓是梵天与摩罗王相合者。大梵天王身长为一由延半,寿命一劫半,其所住之宫殿,称为梵王宫。密教将其列为十二天之一,守护上方。密教之梵天像有四面四臂,右手持莲花、数珠,左手执军持,作唵字印,乘七鹅车,戴发髻冠。又供养大梵天之修法,称为梵天供。(大智度论卷十、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八、大日经疏卷五、中论疏卷一末、大唐西域记卷四)在本条诗话中,梵王应是佛祖的代称,梵王宫殿指寺院。

鹫岭,本处指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飞来峰又名灵鹫,故称。唐·宋之问《灵隐寺》诗:“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

三生石,位于杭州市天竺寺的一块石头。此处是佛教故事“三生石上”的发生地之一。传说唐代李源与高僧圆观(一传圆泽)禅师相约来世相见的故事。后借指前世姻缘,来世重新缔结。唐·袁郊著传奇小说集《甘泽谣》中<圆观>篇载:“师名圆观,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泝(泝,同溯,逆水而行)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宋·苏轼将此改写成《僧圆泽传》,流传更广。

木渎,古镇名,别名渎川,胥江,雅称香溪,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今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以吴国故都设立吴县,木渎隶吴县。汉、唐时代,苏州、吴郡经数度互改,但木渎均属吴县辖地。据《元丰九域志》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元代沿袭旧制。明为吴县六镇之一。明、清皆置木渎巡检司,设官分治。清雍正年间,木渎镇属吴县长寿乡。清乾隆十一年(1746),置巡司省,同年移吴县县丞驻此。民国期间,设木渎镇。

鹭飞桥,位于苏州木渎山塘街,桥名取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诗意。雍正七年(1729)至乾隆十一年(1746)间,沈德潜自葑门外竹墩迁居木渎山塘。据《木渎小志》记载:“沈归愚尚书旧宅鹭飞桥西。”沈德潜宅第名“竹啸轩”,始建于雍正六年(1728)。道光八年(1828),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取名“端园”,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渎首富严国馨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

孙镜川,清乾隆时苏州木渎人,其他不详。

小仓山房,袁枚书斋名。袁枚筑随园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题其室曰“小仓山房”。其诗文集名《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文集》。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 详注《随园诗话》(928)

    【原书卷八·三八】尹文端公妾张氏,封一品夫人,与内廷恩宴。大将军某与忠勇公在上前戏尹云:“张有贵相,十指皆箕斗,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18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qw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