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我在心里默念过千千万万遍的,但在父亲面前,我从来没有吐露过多的感情和心声。中国人父子的相处方式在我与父亲之间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我的父亲---一个农民,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父亲。
相比别的农民父亲,我的父亲对我的关怀是细腻,这要远超过我的母亲。
这两三年,家里接连走了几位与父亲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人,对于父亲内心的冲击是比较大的。三叔和大伯,一个50岁出头,一个60岁出头,都是父亲一手操办他们的后事。埋葬完三叔,父亲在家里躺了3天;埋葬完大伯,父亲在家里躺了2天。从此世间只有他一个了,并且他的后事将来也只有我一人去操办了。
刚才在和刚到家的母亲在视频通话中,母亲提到父亲因这几天身体不舒服在吃药,然后特意把他叫来,说了自己身体的事,又反过来催我的婚事。之前在家有听过父亲提到自己刚出现的高血压症状。这几天病中的父亲,心理负担应该是更大了。想到祖辈的去世年岁(曾祖父40多岁被枪毙,曾祖母也是比较年轻就走的,爷爷62岁意外跌落导致死亡,奶奶72岁脑溢血,外加两个伯叔的死),都是相对比较短寿的,父亲难免会胡思乱想。说到这里,我是惭愧与内疚的。自己的婚姻让父亲操了很大的心。即便是这样,父亲也很少在我面前发脾气或说重话,总是以最大的耐心包容我的一切,照顾我的自尊和感受。其实一切的根源是我的婚姻,让父亲内心憔悴。
父亲的思想终究是那片黄土地千百年来的延续,家庭圆满才是一切,财富只是一场空。相比较学历,父亲只有小学学历;相比较于收入,父亲的收入不算很高,但日子过的也算可以。我走出农村,走出乡镇,走出县城,走出市区,走出本省,走出国门。小时候,家门前的陇海线,承载我去往远方的梦想;长大后,家门前的高铁,给予我回到家乡的情怯。说改变,是明显的;说不改变,也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只是在另一个层次上寻求一种圆满,这种圆满有时候是缺少深厚的忍耐和责任担当的,缺少祖辈那种倔强的与天斗的决心的。作为普通知识分子,我们见不得高深,见不得庸常,只是因为我们不够了解自己,不够了解周遭,争得一切,是放不下的一切,是可怜自尊和懒惰的作崇,很难与自己和解。
父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作为知识分子的怯弱和虚伪。“吃饭穿衣看家当”,这是父亲教导我的为数不多的话之一,其自己也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普通的家庭逐渐过上安康的生活。路是自己选择的,所以要坚韧的走下去。唯独对不起的,是我的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