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慕以
有一种音乐 叫作自己以前不知道歌为何物,后来才知道歌词里讲的都是自己。
01.
繁华的都市似乎永久伴随着人们匆匆的脚步以及随意一瞥的冷漠,每当我独自走在这拼接的熙熙攘攘的世界中,就会感慨要是我们大家都把习惯戴着的耳机摘下来该有多好,毕竟自然的声音永远不会让自己感到忧伤吧。
可是呢?我们常挂的耳机像是一个屏障隔绝了周围的一切,外面是热闹与繁华而里面却是满载的忧伤。明明可以放弃歌词中的伤感去拥抱现实中的灯火阑珊,可我们就是如此的执迷不悟,甘愿沉浸在低沉而缠绵的声调中,堕入孤独的世界,该怪谁呢?
不怪你,要怪就怪别人不懂自己。
是啊,有多少人能够懂自己呢?懂自己明明笑得那么灿烂内心却抑郁的像条狗;懂自己明明不想说再见却说好再也不见;懂自己明明不想和你做朋友却偏偏找个龌龊的理由死皮赖脸的跟在你身后却也开口闭口不谈一句喜欢。
他们不懂,但歌词懂我们。
记得第一次听见五月天的“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你决定不恨了/也决定不爱了/把你的灵魂关在永远锁上的躯壳…”,我看着身边依旧聊的热火朝天的朋友们默默转头哭了;
记得某天晚上路过操场听到一男孩在弹奏《追光者》,硬是顿住了脚步站在冷风中遥望着他即使看不出但一定和我一样落寞的脸庞,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自己因为一句词一个调哭的惨不忍睹,记不清自己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撕心裂肺的唱过多少伤感曲子,记不清自己的嗓子被毁坏过几次了…
只记得那里有着我。
02.
以前无论是朋友介绍的曲子还是自己无意间听到的音乐都会单曲循环,一遍一遍直到听懂了所有的韵律所有的音节以及一切的情感。
但现在我怕是胆怯了,听歌习惯性的随机播放,不敢也不想再去读懂歌词里的那份深沉那份悲伤了,因为我已经不能再承受任何的消极了啊。
我曾经在朋友圈发过一段话:抑郁症是堆积抑郁的过程,而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停滞这个过程。而我们耳边的音乐却是加速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呀。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现象,当你喜欢一支曲子时,你喜欢它的一切反反复复听,日日听夜夜听,表面你看起来没有变化,可是你却已经沉浸在它的情感世界里了,此时的你正是它的奴隶死死挣脱不出来这个可怕的牢笼。
我就有过。
有一种音乐 叫作自己最近的一次是在听《皆非》的时候吧,我不记得我是听了三天还是更多,毕竟我的耳机从来不摘下以至于它里面放的是什么歌曲都会片段化的记忆。先前我是不喜欢这种缓慢的调调,听着会让人很着急,但当你听完一遍再去听你会不由自主的被吸引进去,卷进那样慢节奏的世界中。
我平时走路就比较慢但那些天更加慢了,一步一步堪比蜗牛,我不知道我在干着什么,我只是一点点的移动,一点一点,而我脸上也冷冷淡淡似乎脱离了这个世界,什么表情都没有。然而,沉迷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情况,直到某天室友突然来了一句“你最近怎么了?”
真的,当她说完这句话时我依旧不明所以,示意她继续说下去。她说,“看你好像与世隔绝了”,明明是一句玩笑可是我却笑不出来了,貌似好像是这样,与朋友打招呼的次数少了,走路也不怎么看路了,吃饭也不感觉任何味道。
我像是猛地清醒了一样,摘下耳机随意甩到一边,微笑着看着室友,傻傻的。她突然惊悚的跳了起来,别,别看我我不是拉拉。
嘻嘻,不是拉拉就硬把你变成。
03.
今天朋友圈的伙计都在晒自己2017年网易云收听榜单,而我虽然没有下载网易云音乐,但我想我听得最多的一定是熊木杏里的歌。
理由很简单啊,我听不懂。
只有这样才不会堆积一肚子的忧桑啊。
曾经我翻遍闺蜜的歌单,发现里面几乎没有任何的中文歌,有的也只是些纯音乐,当时的我难以理解,为什么要听这些看不懂词意的外国歌曲呀,而现在却明白听不懂才是一种解脱反而听懂了才是真正的痛苦。
如今我也开始听纯音乐听日文歌,有时就会思考,是不是过去的那些时光里闺蜜处在悲伤的心情中呢?但那时我却没有注意到,以至于现在天各一方想去问候一声也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有一种音乐 叫作自己也是受闺蜜的影响,我现在专宠熊木杏里,听她唱所有的歌,听她用柔和的音调去陈述那个我不懂的悲伤世界,听她句句传出来的动情。美妙的曲子呀,原谅我只能和你擦肩而过,我是真的不想再去陷入了。
毕竟,尝试不起。
也曾试过去读懂日文歌里面的感情,比如《樱花樱花想见你》,听到这个曲子时我有种轻快的感觉,我以为这是个温暖美好的故事,可却还是被它骗走了我的眼泪。
当知道它描写的是一位父亲对逝去的女儿深深的悼念时,我不争气的哭了为自己的愚蠢无知,而那曾经感受的那阵轻快也烟消云散,换来沉沉的哀痛。
所以,外文歌还是听听好,旋律很美任你欣赏,但不要找虐企图去了解其中的故事,毕竟在音乐圈中有多少歌手不是在抒发着自己难以言喻的痛呢?至少我听过的歌曲,都有着一股淡淡的伤感。
04.
我们为何会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曲子里呢?
因为,那是自己呀。
毕竟我们最想了解的除了爱人怕就是自己了,但可怜的是我们只有在听歌时才不会有‘当局者迷’的错觉。
才会剥开自己看到最黯淡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