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在,诗在,长安就在

作者: 美好_e81d | 来源:发表于2023-07-15 16:47 被阅读0次

走出电影院,外面已是暮色渐起,车水马龙,我望着那青褐色的天空,眼前还浮现着电影里的那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古代诗人的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举杯畅饮,诗板题诗,精忠报国,心怀苍生的情怀,还在我心中久久不能释怀。

1

李白与高适的友谊让人动容:

他们从相识到相知,高适在长安与裴公子比剑,输了;李白在江夏黄鹤楼,喝酒题诗,但看到崔颢那首著名的《黄鹤楼》之后,沉默了,他觉得自己的诗还有待高。

就这样,两位文艺愤青,各自道别,各自修炼自己的内功。

高适舞剑、习文;李白吟诗、访友,以求日后的飞黄腾达。

后来,高适投军,在哥舒翰将军幕下任职;李白为求取功名,寻仙问道。

两人本以为再无任何联系,可是,命运的安排再一次把他们俩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公元755年,唐朝暴发安史之乱,第二年,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几番生死挣扎后,哥舒翰兵败被擒。

高适骑上快马,追上了正在逃难的唐玄宗。

他陈述了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同时建议唐玄宗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战乱,以此为权宜之计。而战乱果然也没有波及蜀中,玄宗特别高兴,不久便升他为侍御史。

从此,他的才华终于得以展现,仕途之路越走越顺畅,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得以进封渤海县候。

而李白在此期间,入永王幕府,后,永王叛乱,李白受连带责任,被捕入狱。

正好是由高适审判,多年的好友再一次重逢,竟然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此时的高适由一个小小文书升为中丞,而挽救李白,只要高适点点头就可以解决。

但高适却表现出了铁面无私的一面,因为他知道,在这瞬息万变的官场,一个小小的事件或者一句话没有说好,都有可能掉头,因此,他不敢轻举妄动。

但老友,一介文人,一腔报国之心,只为了展示自己满身的才华,与这政治有何关系?

救还是不救?高适日思夜想,救,不救,对得起老友的情谊吗?对得起长安那一片月吗?在月下,他们曾举杯畅饮,高谈阔论,畅想未来。

而救,亦是那么的难。

毕竟李白是犯下了犯上之罪。

但高适,还是那个少年的高适,重情重义,敦厚,他采取了迂回挽救的方式,通过写信给郭子仪,要郭子仪想办法救李白,终于,事情有了转机,

后来皇帝大赫天下,以前犯下的罪都可以一笔勾销,李白获救了。

但要被贬去夜郎,经白帝城,李白得知自己罪得赫免,诗兴大发,在船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们两人,英雄惺惺相惜,时至今日,都令人动容。

2

而高适的自我成长过程也是一条主线。

他家道衰落,自幼习得高家枪法,独自去长安,寻求报国立功之路,无奈皇帝昏慵,报国无门。

后遇到裴公子,与他比剑,他自以为高家剑可以天下无敌,谁知却输得惨败,他大受振动,觉得自己武艺不精,学业不成,于是回家自练,学习本领。

他天资并不聪颖,甚至对读书很头疼,小时候,父亲要他读书,他就觉得书上的字变成了一个个的蝌蚪,在他头脑里飞来飞去,及至很大了,这一回读书,还要一个书童先读一遍,他才能记住,但他就是用这个笨方法,最后终于学会了读书,并且还学会了写诗。

后来,他投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李白共同救下了唐朝大将,郭子仪。

高适找哥舒翰求情,救下了郭子仪。然后跟哥舒翰将军有一个十年的约定,不管哥舒翰有什么困难,只要他召唤他,他就会去他那里。

后来,他果真去了哥舒翰的帐下,任一名文书。

安史之乱暴发,第二年,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而此时的哥舒翰已经年老体弱,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铁将军了,于是,兵败被擒。

在生死关头,哥舒翰让高适骑上快马,向皇帝报信,高适目睹将军的狼狈,忍痛挥泪,追上了正在逃难的唐玄宗。

他陈述了哥舒翰兵败的原因,同时建议唐玄宗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战乱,以此为权宜之计。而战乱果然也没有波及蜀中,玄宗特别高兴,不久便升他为侍御史。

从此,他的才华终于得以展现,心中的锦锈文章终于得以见天日,仕途之路越走越顺畅,终于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理想和抱负。

3

看完电影,我发现:

李白,我们心中的诗仙,杜甫,我们心中的诗圣;高适,我们心中的边塞诗人……都已不再遥远,不再是静静地躺在书里某一页的文字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有他们的理想,有他们的追求,有他们的苦闷,有他们的忧愁,也有他们的快乐……

从古到今,人类的感情其实都是相通的。

古代人虽然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但是他们的快乐并不比我们少,他们以诗会友,以剑会友,互唱互酬,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而聚集在一起,这是一种很高雅的活动。

李白,也曾有过俊美的少年时光,也很多的梦想和追求,也想建功立业,但是现实在他的面前,关上了一道又一道的希望之门,高适也是一样,为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来到了长安这片繁华的地方来追求自己的理想,可是现实照样打他的脸,无人引荐,无人认知自己,报国无门,功名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独自神伤。

这跟我们现在的情况也一样。他们的苦闷并不比我们现在的人少,而我们现在的苦闷跟他们也差不多。

年轻人要寻找出路,要出人头地,建立自己的一片事业。其实,古今的年轻人想法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相同而已。

读古人也读到了我们自己。

第二个感悟就是,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很灵活而独特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这些优美的诗篇和文化遗产。

而且这个方法传递信息也是很快的,比如,他们每到一个地方,路边上都有一个驿站,驿站上都挂着很多的木牌子,还有一些木炭,你可以在那里写下一些只言片语,也可以是诗,然后如果你的朋友读到了这些信息,他就知道你也曾来过这里,然后就可能找到你。

而这些诗文就可以得以保留下来。

还有一个感悟,那就是,通过电影,加深了我对那些诗的理解和领悟,没看这个电影之前,那些诗就是沉睡在书本上的美人鱼,但是经过电影的生动演绎和还原作者当时创作的情景,然后通过演员富有情感地吟唱,当我再一次听到这些熟悉的诗歌时,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亲切。

刹那间就理解了诗人当时写诗的那种情感和那种追求,而且觉得那些诗跟我们现在的情景很相近,他们事业上不得志,思念家乡时,李白就吟诵那首《静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那种惆怅和那种思念家乡的情感,跟我们思念家乡的情感真的没有什么两样。

长安三万里,不管是高适,还是李白,杜甫、他们都是爱国诗人,爱国就是爱长安,长安就是他们的希望,长安就是他们的命运,长安就是他们的理想,那里有风花雪月,那里有美酒歌谣,那里有壮志凌云,那里有惆怅悲痛,那里有国破山河,那里有一切的一切。

那一片明月,那一缕诗魂,已离我们远去,又仿佛向我们走来。只要月在,诗在,而我们的“长安”就永远在。

相关文章

  • 你在诗就在

    董卿 你在 美就在 你在 诗就在 有你的生活如春晚 有你的节奏如快板 有你的日子赛神仙 春晚因你而多姿 生活因你而...

  • 11月,在长安

    >>>MGY<<< (我的间隔年) 对的,我是又一名来到晋哥家的义工。 入乡随俗,在这里,我叫艾草, 艾草来自哏儿...

  • 在长安

    暮霾沉沉锁钟鼓 爆竹一声红日出 侧耳坐待清音起 携子登高望齐鲁 20170131

  • 在长安

    夜长安 火树银花 笙歌漫舞喧 今夜无眠 梦回千转 携一壶酒寻找 李白度年 但他 早已醉卧在曲江池畔 而杜甫 此刻在...

  • 在长安

    因为对你的专注过分 地超出了想像 最爱的瓷器的青花也 变成了你的模样 你走出门后的回眸让 我开始 流浪 来到长安古...

  • 在长安

    我结结实实地被扑了满怀,甚至后退了两步。怀里的姑娘看不清脸,头顶的秀发微微打着卷,枯脆斑白。 “阿言,你怎么不说话...

  • 69【诗】你在,我就在

    文/云端一梦 你在,我就在 在村东的桃花庵在村西的翠竹林在村南的梧桐下在村北的小河湾 等春风跑过桃花朵朵开等落霞与...

  • 2019-04-30

    长安四月 遇见诗会

  • 梦在长安

    我有个飘忽的蒙尘的梦,梦在长安。 含元殿前,锦衣高帽的掌事太监睥睨而视,猛得一抽拂尘,尖厉厉的嗓音儿...

  • 我在长安

    我不是长安人,我只是长安的一个过客。 手携干裂的黄叶,妄图凭心寻找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浮世情缘。我在长安,饮水逐落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在,诗在,长安就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xi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