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教过的小孩(4)

作者: 小美Prisca | 来源:发表于2018-07-17 17:43 被阅读105次

豹子和他的口头禅“明天会更好”

尽管豹子的名字有威吓作用,实际上,豹子一点儿也不暴,相反的,他腼腆又寡言,面容温和。

豹子刚来时才念小学五年级,个头却异常高大,像个念高中的小伙子。可能是食物催生出来的虚胖,加上不多的脸部表情和笨拙的肢体语言,让我急速的产生误判:又是英语差到不行了才来找救命药的吧?

事实后来证明我是错的。

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豹子认真,专注,更甚于其他的孩子的,是他不急不躁的个性,安安静静,一丝不苟,在学习新事物面前,非常能沉得住气。在很多小孩看来枯燥无味的音标课,他竟然也学得津津有味。

如果给他一片天,他会编绘各色各样亮丽色彩的星空,遗憾的,这样一个小孩,他的家庭并不具备优渥的条件,给予他施展才华的机会。哪怕给他一个正常正规的教育也不行,后天的劣势,把他抛弃了十条街不止,同龄孩子谈论psp,他不懂,谈论网购,他不懂,讨论油彩画,他不懂,他都不懂;似乎,他所有后天的限制和匮乏几乎注定成了他的宿命。

他的父母亲目不识丁,让我深感惊讶的,当年他爸才38岁!他念叨,每次经过你那里,我都很想上去,就是不知道你外头(指广告宣传栏)写什么,后来看到有电话号码,我才打过去的呀。他反复的强调,我不识字,不知道说什么,只看懂电话号码,可苦啦,不识字。

从安徽来到这里工作,父母均无正当职业,居然还能生下俩小孩,姐姐比豹子大了五岁左右。在那个只能生一胎的年代,豹子家的小孩并不算多,与他们一同前来谋生的兄弟姐妹,每个家庭都超生,非常可怕,一窝一窝的,大的,小的,男的,女的,全家人都窝在矮矮挤挤小小的屋檐下。

豹子和他的穷亲戚没有一个上得了正规的公办学校,贫穷让他们没有选择,天生条件不足,在人地生疏的地方,没有任何优势,努力生存。

豹子虽小,对未来他仍有很多的憧憬。

十年后再次见到豹子的妈妈,她不无得意的说,豹子现在在卖汽车,最近刚刚卖出了几辆几辆,他都把钱交给我。

到底他卖了几辆汽车我也没听清,只记得她脸上十分满足的笑容。

其实,豹子应该有更大成就的。

十几年来,他们和他们的穷亲戚一直住在破败的村子里,居住环境差,生活似乎只是为了生存,我疑惑,这是他们要的幸福吗?生活有更高的品质追求吗?这是他们寻觅已久的乐土吗?

每一次经过那村子的夜市,总是人满为患;总有一些身影,为了觅得一份糊口的工作而庆贺而干杯,总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欢乐和开怀,只因卖了一辆车,他应该也经常性的流连和光顾这里吧?就像大树离不开自己的身影一样,豹子离不开这种生活习惯,离不开被培养的味蕾,离不开假象的热闹和繁华,这个夜市,是豹子小时候和他的小伙伴们常来的地。

我清楚记得,豹子摒弃并不十分美味的营养餐,烧烤、拌面、大饼,各式各样路边摊的煎炸油烹的食品反而成了他们的最爱,从小就把他们的心掳掠了。豹子变成胖子也是调味料和油日积月累的堆积啊,豹子这个生活特点在他们的群体,尤其特别明显。

英文说,你吃了什么就成了什么。(You are what you eat.)豹子今年应该20岁了吧,我真不忍看到一个巨无霸的豹子有一天以那样的身形出现在我的眼前。

曾几何时,豹子是一个会思考的小孩。

有一次,这个大男孩当着我和他妈妈的面放声大哭。俩人在我身后窃窃私语,哭声后来就止住了。我向豹子的妈追问,究其原因。

“刚刚上你这来的时候,村子里有人出殡。他害怕,问我,人死去了哪里?他(死尸)会不会把我拽走?为什么人死了都那样?为什么总要敲锣打鼓?”

这个潜在的小小哲学家,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哑然失笑。只可惜,命运给了他一个截然相反的方向,他如今是一个汽车推销员。

他小时候最爱念的那句口头禅“明天会更好”,仿佛是一个笑话。生活会更好吗?

中午艳阳高照,暑热未散,在不远处,我又看到了豹子的妈妈,问她去哪里。

“我来给你们小区一户人家做打扫。”她说。

她的背影很壮硕,开着一辆载货小电动车。不知从哪里收集到的旧报纸,纸皮,林林种种,满满当当垫得挺高。车子颠颠地开走了,她的影子渐行渐远。

我想着豹子小的时候,他的脸像永远都洗不干净似的,黏黏糊糊,像沾了鼻屎还是鼻涕还是痰,总有那些污物,黄的,黑的,红的印记或是血迹什么什么的,身上永远有一种抹不掉的气味,怪怪的,酸酸的。

生活有没有给他们另一种可能?比如豹子因卖汽车而变得富裕了,比如豹子妈妈不需要再为生活颠簸,为生计操持,他们期待的明天会更好吗?

黑夜很漫长,路途很遥远,看不到尽头。

日落月升,月落日升,明天的太阳照样升起,不管明天如何,明天还是要继续,明天的明天还是要继续……

(文字图片皆是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那些年我们教过的小孩(4)

    豹子和他的口头禅“明天会更好” 尽管豹子的名字有威吓作用,实际上,豹子一点儿也不暴,相反的,他腼腆又寡言,面容温和...

  • 那些年我们教过的小孩(7)

    那些让人不快的人和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性的特征,尤其异地小孩来到这未经改造和开发的小小渔村,在我这个不知名的...

  • 那些年我们教过的小孩(8)

    别样的孩子 Eason的妈妈不无遗憾地说,“孩子临走前,一直说要来看看老师,怪...

  • 那些年我们教过的小孩(2)

    好学生的迷思—两副面孔,或者还有更多? JJ杨是公认的好学生,好孩子。 她的知名度不亚于游泳界的郭晶晶,演艺界的范...

  • 那些年我们教过的小孩(5)

    有钱似无敌?————钱多人傻的低廉犯错成本 最后一次见他,身体痴肥,一身赘肉,十足未成年的大叔,愚钝,迟缓,呆滞,...

  • 那些年我们教过的小孩(6)

    静静美美的忧伤———— 一个厌学学生的烦恼 她的外貌与气质恰如其名,美丽,安静。 在她念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就被她爸...

  • 那些年,教过我们的老师

    第一个印象让我很深的老师,她的名字很特别叫做"欧阳新和"。她是我的初中英语老师。当时我的英语特别差,但也很难得,她...

  • 两个孩子的学习问题 ——关于阅读障碍

    那些年我们教过的小孩(10) 他自信满满地吐出类似学者的说话: “我们中国沿海,在十四世纪就有倭寇,俗称‘浪人’,...

  • 那些年,教过我们的老师(原创)

    金秋九月,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 我竟然也收到了节日问候,来自我曾经带过的一名在职工程硕士班的学员。 担着校外“班...

  • 那些年,我们教过的课文(一)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教书生涯已二十多年了。这期间经历过数次课程改革,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也被新课文代替,但总有一些课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我们教过的小孩(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yg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