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教书生涯已二十多年了。这期间经历过数次课程改革,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也被新课文代替,但总有一些课文留在心间,久久不能忘记。这些课文就像一个个老朋友,不常联系却总是挂念;更像一壶壶年份原浆的老酒,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醇香绵长……
记得鲁迅的《一件小事》二十多年前是排在初一语文的第一课,是学写记叙文的典范篇目。文中关于“大”与“小”的那段话至今还在我脑海萦绕:“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深刻的自我反省,巧妙的对比手法让人深思。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让我们重温课文的开头: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此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文中排比句“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这组排比句也成为很多学生仿写的对象。
《荔枝蜜》是杨朔的一篇散文,大多学生是从这篇散文里首先学到借物喻人写法的。作者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的结尾,被许多人所模仿。现摘录文中的精彩句子,让我们回味回味。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小橘灯》是冰心先生的一篇叙事散文。小姑娘心灵手巧、勇敢乐观的形象是那样可爱可亲。很多人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每吃完橘子都试着做小橘灯。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城南旧事》。一语双关、双线组材、巧妙插叙是写法的突出特色,情感上更是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龙须沟》和《白毛女》是戏剧单元的经典篇目。“鸡极鸭极”“军机大臣”这些富有个性的语言今天还会挂在嘴边,“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还常常在耳畔唱响。记得《白毛女》(选段)中穆仁智的唱词“讨租讨租,要账要账,我有四件宝贝身边藏:一支香来一支枪,一个拐子一个筐,见了东家就烧香,见了佃户就放枪,能拐就拐,能诓就诓。”是运用一语双关手法典型例句。

怎能忘记柯岩在《周总理,你在哪里?》里的声声呼唤?撕心裂肺,深情似海,每个中国人都为之动容。
怎能忘记《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与小红军?
怎能忘记琦君斟满浓浓乡愁的《春酒》和萧乾寄托思乡之情的《枣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