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诗意语文工作室公众号推出了师父的新文章《用语文的诗意照彻》。我反复咀嚼,反复品味。
师父的文章总是刚柔并济的,刚在于对语文的痴爱,对诗意的不舍,对生活的挚爱,正因为如此,师父对我们这些徒弟的教导是语文教学要严谨认真。柔在于细微敏锐的体察和悲天悯人的关切,做师父的学生很幸福,她时刻会爱护牵挂着学生。
文中提到:“语文的诗意就是要唤醒学生沉睡的诗性和情感,成为一个有趣有活力的人。”一语中的,现在的孩子们早已经失去接触书籍和生活的能力,每天沉溺在短视频和游戏中,而被浮躁喂养得饱饱的。本来是情感曲折充沛的诗歌,在课堂上常因为他们呆滞如木的反应而步履维艰,该对他们讲什么?讲意象吗?讲人物吗?还是讲情感呢?我有时会稍显偏激:这些怎能是我讲出来的?这本应该是他们想出来的。可惜无奈,他们的想象力早已被吞噬了。“采采芣苡,薄言袺之”,太有趣了,让我想到小时候站在树下,仰着脖子,兜着衣襟,等待小伙伴扔下的杏,脖子和胳膊酸困,但是心里是美滋滋的,于是读到《芣苢》,倍感亲切。而课堂中的学生一脸茫然,毫无反应。甚至《插秧歌》的“低头折腰只不答”,也无法唤醒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如此看来,光盘行动也不过是空喊口号而已。
果然如师父所言“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碾压下的成人与孩子有太多的无奈与不堪重负,愚钝、麻木、自闭,有时是习惯性的自我保护,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的老师们被教学进程和无聊的文件学习挤压得云里雾里,我们的学生又被成绩撕扯掉与生活联系的丝丝缕缕。
若只把诗意语文认为是只从诗歌理解语文,那就太狭隘,太片面了,语文的诗意真正在于让学生回归人性的情味,不再麻木。
鲁迅先生的呐喊“救救孩子吧”响彻心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