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想法
记一次探索自我身份认知的朋友局

记一次探索自我身份认知的朋友局

作者: 倪说我听 | 来源:发表于2020-10-10 21:26 被阅读0次

    今天上午,与6位生活背景、人生经历各不相同的女生,一起畅聊了一个自己很感兴趣的话题——自我身份认知。

    这种活动形式是我之前在文章中多次介绍过的朋友局(相关文章:记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谈——X++朋友局)的一种。今天的这次活动,是比认识新朋友的普通朋友局更加深入的,类似于小型圆桌会议的主题朋友局。

    而今天的朋友局主题——自我身份认知,则是我与在加拿大工作的Sunny在上一次“以书会友”的读书朋友局中不谋而合的想法,在几次简单的讨论后,我们一起组织了这场活动。

    事实证明,组织这次活动,是一件特别正确的决定,我们与来自日本,加拿大,美国,中国的几位生活背景完全不同的女生一起度过了一次有意义的时间。

    有在国内工作几年后顶着“大龄留学女青年”的身份来到日本求学的大梦;有在疫情期间认真思考人生,体味“孤独感”的Sunny;有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愿意“站在悬崖看风景”的新新;有在北京大厂工作却不断寻找自己的人生“Calling”的YiDi;还有一直想要去追寻和满足自己人生“未完成状态”的王倩,最后用对亲密关系充满信息的“离婚女律师”Helen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几条生命之河在朋友局的这个“交汇处”合流了。”

    在几轮讨论和交流中,这些有趣的人产生的有趣的思想,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让我对于自我身份认知这个词汇的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不知道大家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我身份”的?或者有没有思考过“我是谁”这个问题呢?

    之于我,在大学去到南京后,我意识到了原来自己的“东北人”的身份。甚至一开始我还特别羡慕出生于“小桥流水人家”南方的女同学们,因为我发现她们连讲话都是如“吴侬软语”一般的温柔;

    在大学毕业去到东京工作后,我又逐渐意识到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因为在这个与我们国家一衣带水的异国他乡,我的行为举止不仅仅代表自己,代表我的家庭教育环境,更代表着我的祖国。“你们中国最近都流行些什么呢?”在工作中,我经常会被问到如此“宏大”的问题,我只能先解释自己仅仅是十四亿分之一的、出生在东北的、20岁左右的中国人,然后再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认为的答案。

    再后来,我在日复一日的做着枯燥的工作,两点一线的生活中意识到自己“社会人”的身份;在焦虑的思考人生意义时,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好孩子”,“好学生”,甚至“老好人”身份;也在辞掉工作重回校园读研究生时,意识到自己“学生”以及“留学生”的身份......

    在我看来,我的自我身份认知,好像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给自己贴上标签,然后换个环境再摘掉标签的过程中渐渐模糊,然后又渐渐清晰的。

    所以,如果你现在问我那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时,我也只能回答:我就是我,因为,我也只能是我。

    当然,这种自我身份认知,不仅仅需要来自内在的好奇心,更需要来自内心的勇气才能够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更新。

    同时,也需要来自社会大环境以及他人的评价,这些“评价”就像是一个又一个“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去找到那个真实自我的一部分,当然,也有可能会歪曲事实,让我们陷入困境。

    不管怎样,自我身份认知,我想这种探索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也许这种不断去追寻“我是谁”,才是彩色人生的意义之一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一次探索自我身份认知的朋友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aj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