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或写字临摹与创作有趣的灵魂
至简诗抄455〔赵孟頫·道德经·五十八·五十九〕

至简诗抄455〔赵孟頫·道德经·五十八·五十九〕

作者: 至简从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20:48 被阅读1283次
    至简诗抄455〔赵孟頫·道德经·五十八·五十九〕 至简诗抄455〔赵孟頫·道德经·五十八·五十九〕 至简诗抄455〔赵孟頫·道德经·五十八·五十九〕 至简诗抄455〔赵孟頫·道德经·五十八·五十九〕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⑥。人之迷,其日固久⑦。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刿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⑾。

    [译文]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注释]

    1、闷闷:昏昏昧昧的状态,有宽厚的意思。

    2、淳淳:一本作“沌沌”,淳朴厚道的意思。

    3、察察:严厉、苛刻。

    4、缺缺:狡黠、抱怨、不满足之意。

    5、其无正也:正,标准、确定;其,指福、祸变换。此句意为: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6、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

    7、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于祸、福之门,而不知其循环相生之理者,其为时日必已久矣。(严灵峰释语)

    8、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

    9、廉而不刿:廉,锐利;刿,割伤。此句意为:锐利而不伤害人。

    10、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

    11、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眼。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正可举,闷闷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其政察察#3也。殊类分析,民奸争竞,故曰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言谁知善治之极乎,

    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正复为奇,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立善以和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 

    廉而不剧,

    康,清康也。剧,伤。以清康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康刿伤於物也。 

    直而不肆,

    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於物也,所谓直若屈也。 

    光而不惧。

    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匿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

    天地之大,世俗之見有所眩而不知也。蓋福倚於禍,禍伏於福,譬如晝夜寒暑之相代。正之為奇,善之為妖,譬如老稚生死之相繼,未始有正,而迷者不知也。夫惟聖人出於萬物之表,而覽其終始,得其大全,而遺其小察,視之閥悶,若無所明而其民淳淳,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人不知道之全體,以耳目之所知為至矣。彼方且自以為福,而不知禍之伏於其後;方且自以為善,而不知妖之起於其中。區區以察為明,至於察甚,傷物而不悟其非也,可不哀哉。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劇,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知小察之不能盡物,是以雖能方能康,能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於一偏而不反也,此則世俗所謂悶悶也。

    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⑤,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⑥。

    [译文]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注释]

    1、治人事天:治人,治理百姓;事天,保守精气、养护身心。对“天”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身心,一是指自然。此句意为保养天赋。

    2、啬:爱惜、保养。

    3、早服:早为准备。

    4、重积德:不断地积德。

    5、有国之母:有国,含有保国的意思。母,根本、原则。

    6、长生久视:长久地维持、长久存在。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治人事天,莫若啬。 

    莫若,犹莫过也。啬,农夫。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於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於此。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常也。 

    早服谓之重积德。

    唯重积德,不欲锐速,然后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谓之重积德者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道无穷也。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以有穷而莅国,非能有国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国之所以安,谓之母。重积德,是唯图其根,然后营末,乃得其终也。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凡物方則割,廉則創,直則肆,光則耀。唯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劇,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此所謂音也。夫音者,有而不用者也。世患無以服人,苟誠有而能音,雖未嘗與物較,而物知其非不能也,則其服之早矣。物既已服,斂藏其用,至於沒身而終不試,則德重積矣。德積既厚,雖天下之剛強,無不能克,則物莫測其量矣,如此而後可以有國。彼世之小人,有尺寸之柄而輕用之,一試不服,天下測知其深淺而爭犯之,雖欲保其國家,而不可得也。吾是以知音之可以有國,可以有國,則有國之母也。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孟子》曰:盡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以音治人,則可以有國者是也。以音事天,則深根固蒂者是也。古之聖人,保其性命之常,不以外耗。內則根深而不可技,蒂固而不可脫,雖以長生久視可也。蓋治人事天,雖有內外之異,而莫若音則一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简诗抄455〔赵孟頫·道德经·五十八·五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di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