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二章,思考以下问题:
1.理解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说如何判断真正理解了?
理解是智力层面的建构,是人脑为了弄懂许多不同的知识片段而进行的抽象活动。
如果学生理解了,他们可以通过展示他们知道和能够做到的特定事情来证明自己理解了。
2.通过39页表格“知道和理解”对比,如何在课堂上判断学生理解了?
故事的事实部分是已经获得认可的细节内容,但是故事的内涵仍在字里行间,也许作者并没有想要表达我们所推断出的内涵。
理解的目标是利用已有内容生成或揭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利用我们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去发掘事实和方法背后的含义,并谨慎地加以运用。理解面临着对思维的挑战。理解是通过有效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明智、恰当的整理事实和技巧的能力。
理解意味着以正确的方式完成任务。
比如我们学习了过去进行时,学生能够说出过去进行时的含义、时间状语、否定句、结构等,这些可能只是“知道”了过去进行时这个时态的要求。如果真正理解了,那么就能正确综合使用这个时态来谈论昨天这个时候他正在做什么?家人正在做什么等等。而且还能理解过去某段时间持续发生的动作也要用过去进行时。
比如我们学习了讲故事,学生能够背诵《皇帝的新装》等故事,但开头、中间、结尾时态老是把握不准。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故事”的含义,学生应该能知道开头介绍故事如何发生的,是一般过去时,会用到once upon a time,long long ago, a long time ago等等,中间主体部分故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who what why how来讲故事,最后一段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我们现在学到的,要用一般现在时态。
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英语中时态的含义,大概就不会出现这么多语法错误填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