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园诗话》通注(2·62)

《随园诗话》通注(2·62)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4-08-15 19:31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二·六二】

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读史诗无新义,便成《廿一史弹词》。虽着议论,无隽永之味,又似史赞一派,俱非诗也。余最爱常州刘大猷岳墓》云:“地下若逢于少保南朝天子竟生还。”罗两峰咏《始皇》云;“焚书早种阿房火,收铁还留博浪椎。”周钦来咏《始皇》云:“蓬莱觅得长生药,眼见诸侯尽入关。”松江徐氏女咏《岳墓》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皆妙。尤隽者,严海珊咏《张魏公》云:“传中功过如何序?为有南轩下笔难。”冷峭蕴藉,恐朱子九原,亦当干笑。

海珊自负咏古为第一,余读之果然。《三垂冈》云:“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赤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廿一史弹词》,明·杨慎撰。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传世后易名为《廿一史弹词》。此为杨慎谪戍云南时所作。取材于正史,用浅近文言写成,被誉为“后世弹词之祖”。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嘉靖三年(1524)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因为杨慎是明朝人,所以只写了明朝以前。后人续作说明朝、说清朝等,亦称《二十五史弹词》。

史赞,音shǐ zàn,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江都汪氏,熟於史赞。”

刘大猷(生卒年不详),清常州人,贡生。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四:“刘明经大猷,工制举业,穷老不遇而卒,人不知其能诗也。尝读其《临安怀古》二十截句,多未经人道语,如《岳忠武墓》云:‘地下若逢于少保,南朝天子竟生还。’可云警策。”按:猷,音yóu。

于少保,即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宣德五年(1430),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也先:人名)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评功,加少保、总督军务。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

南朝天子,所谓“南朝”,主要是指历史上定都金陵(今南京)的几个朝代。南朝天子,泛指在南京建都的几个短命皇帝。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荒废朝政,极尽荒淫之道。如南齐的第六任皇帝萧宝卷,荒淫恣肆,任性而为。即位后,立即把他父王生前的宠妃、爱妾关进后宫享用,还大肆搜求全国十三至十八岁的美女,以供淫乐。南朝的陈后主宠爱贵妃张丽华,一刻不能分离。百官启奏国事,他常常将张丽华的玉体横陈在大腿上,同决天下大事。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终于亡国。南朝天子还有南唐李煜。唐·李山甫《上元怀古》句云:“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亦可以为作为“南朝天子”的注解。

罗两峰,即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善画《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世。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清史稿》称罗聘“画无不工”。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博浪椎,读音bó lànɡ chuí,指于博浪沙(古地名,历史文化名地,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现名古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所用的铁椎(即铁锤)。秦始皇灭韩,张良为韩报仇,在沧海君处得力士,做铁椎重一百二十斤,趁秦始皇东游,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见《史记·留侯世家》。

周钦来,无考。

松江徐氏女,无考。

严海珊,即严遂成(1694—约1762),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详见《<随园诗话>通注(2·13)》。

张魏公,即张浚(1097—1164),字德远,世称张魏公、张枢密、张忠献、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封爵“魏国公”。详见《<随园诗话>通注(2·44)》。

南轩,即张栻(1133—1180),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南宋宰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孝宗淳熙七年(1180)去世。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张栻与朱熹同时代,相交颇深。

冷峭,音lěng qiào,形容冷气逼人、态度严峻、话语尖刻。唐·白居易《府酒五绝·招客》:“日午微风旦暮寒,春风冷峭雪干残。”

蕴藉,音yùn jiè,就是藏在其内,隐藏而不外露的意思,多形容君子气质。也指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史记·酷吏列传》:“治敢行,少蕴藉,县无逋事,举为第一。”《后汉书·恒荣传》:“荣被吸儒衣,温恭有蕴藉。”清·沈谦《填词杂说·张世文词警策》:“张世文《新草池塘》、《紫燕双飞》二首,风流蕴藉,不减周秦。”

朱子,即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乳名沈郞,晚称晦翁,谥曰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出生时右眼角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十九岁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后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按:奉祠,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宋史·道学传三·朱熹》:“诏以熹累乞奉祠,可差主管台州崇道观。”庆元六年(1200)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

九原,音jiǔ yuán,典故名,义项颇多。主要有指九州大地,《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指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泛指墓地;《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晋平公过九原而叹曰:‘嗟乎!此地之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亦指九泉、黄泉等;《旧唐书·李嗣业传》:“忠诚未遂,空恨於九原。”宋·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另,秦时有九原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现有包头市九原区。

干笑,音gān xiào,指勉强或做作的笑。《宋书·范晔传》:“(妻)骂晔曰:‘……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杀子孙?’晔干笑云‘罪至’而已。”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世以笑之不情者为干笑。”

三垂冈,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亦称三垂山(或二冈山)。据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唐庄宗本纪》载:“初,(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今河北邢台),还军上党(今长治市),置酒三垂冈,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李存勖自幼随父征战,善骑射,胆勇过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李克用死,临终嘱托三事:解潞州(即上党)之围;灭梁(朱温)报仇;恢复唐室宗社。时年23岁的李存勖戴孝出征,恰恰就在三垂冈大战而胜,为称霸中原举行了奠基礼。同光元年(923),李存勖建立后唐,追谥李克用“武皇帝”,庙号太祖。三垂冈于是载入史册。

沙陀,音shā tuó,指沙陀族,为西突厥别部。处月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因此号称沙陀突厥,简称沙陀。也写成“沙陁”。唐代文献将沙陀原来的名称处月,译写成“朱邪”,作为沙陀统治者氏族的姓氏。沙陀人从唐末迅速崛起在代北(代北:古地区名,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北部或以北地区。当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后,于五代建立了封建王朝,史籍对于他们的事迹数不胜数。

英雄立马起沙陀。意思是李存勖家族本是沙陀族,亦起于沙陀军。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系归附唐朝的沙陀首领朱邪铁勒的孙子,原名朱邪赤心,因助唐镇压庞勋起义,被授予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唐僖宗乾符三年(876),李克用袭据云州(今山西大同)。唐朝用代北吐谷浑酋长赫连铎等及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屡击李国昌父子。唐僖宗广明元年(880),李国昌父子败后逃入鞑靼部。后在黄巢起义攻入长安后,中和二年(882)十一月,李克用率4万名骑兵参加镇压起义军。三年(883)二月,李克用大败义军于梁田陂。黄巢退出长安。唐擢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唐用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朱温得汴梁,李克用得太原,形成朱李纷争的局面。经过长期攻战,朱温削弱李克用。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朱温颠覆了唐朝,建立后梁。后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朱梁,音zhū liáng,指五代·后梁,为朱温所建,故称。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朱梁开平三年大明节,百官始行香祝寿。”

鼓角,音gǔ jiǎo,战鼓和号角,两种乐器。军队亦用以报时、警众或发出号令。《后汉书·公孙瓒传》:“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於地中,日穷月急,不遑启处。”唐·杜甫《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百年歌,音bǎi nián gē,西晋·陆机创作的乐府诗。全诗分为十段,以人生每十年为一段,讲述人生百年。

辨误:本条收录严遂成《三垂冈》一诗与国家图书馆现藏严遂成《海珊诗抄》(清同治十三年虞山顾氏刻本)之《三垂冈》有少许差别。原文: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且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通注(2·6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fe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