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人们摆脱工业化的束缚,却又被消费捆绑住了手脚,而且是全方位的。
根据英国社会学家鲍曼的观点,现代社会是“消费者社会”(society of consumers),也就“首先要‘质询’其成员消费者身份和能力的社会”。从小红书或者抖音上大量炫富视频就可以看出,主导社会主体变化的就是消费:名车、别墅、包包、大餐等等。
但这种消费区别与投资性的消费,这些都是被 消费主义或者说资本操控下的一种变化,就像以前的奢侈品杂志一样,一群月收入几千块的人去教月收入几十万的去消费,现在不过将平面媒体的传播转换成不间歇的视频信息轰炸。
事实上,按照鲍曼的说法:
“这恰恰是消费社会的目的:在服务于‘现实原则’时谋取‘快乐原则’的支持;它把反复无常的欲望同社会秩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非永久性的物质视为建构持久而稳定的制度之基础的原材料”
换言之说,以前是需要,现在是欲望。很多人不再根据是否需要去购买,而是欲望,或者炫耀、或者激励、或者是赶潮流,总之欲望驱使着人们去消费。所以,资本才会不停地“为了提升消费能力,决不能让消费者休息。他们需要不断被置于新的诱惑之下,以便于一直保持激动状态。”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已经不是消费者社会,而是消费者社交社会。也就是说,消费的目的从原来的欲望转化为社交,具体链条就是:需要——欲望——社交。一个人买东西本质不是被欲望驱使,而是想要通过购物来实现社交的目的,不然无法解释充斥社交媒体的消费社群与文化。
消费已经捆绑了一切,正如马克思多次表述过的那样:“消费这个不仅被看成终点而且被看成最后目的的结束行为,除了它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起点并重新引起整个过程之外,本来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
从这点来说,鲍曼的开创性研究太具有前瞻性,
因为:我买,故我在!
(英)鲍曼著;仇子明,李兰译.工作、消费、新穷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