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在放映完正片后会有一些幕后花絮,我就特别喜欢看。看花絮的感觉完全不同于看正片,就好像参与到了拍片现场,看到演员及工作人员平常是怎么工作的,看到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会觉得,哦,原来那个镜头是这么拍出来的,拍摄的时候发生了这个小意外,充满了参与感。
如果你和我有同样的喜好,喜欢探究作品产生的背景、作者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经历,那么我推荐这本《宋词背后的秘密》。
《宋词背后的秘密》作者林玉玫,任职于台湾淡江大学。在这本书里,林玉玫一共写了六十篇文章,每篇的题目都是个问句。如:为什么作词又称为填词?词牌名是怎么来的?词的布局方法有哪些?词人为什么爱伤春悲秋?等等。这些我们平时读词时的疑问,在文章中都能找到答案。
我读词的时候总会有种感觉:如果把诗比作阳刚男子,读来荡气回肠,那词就是身段妖娆的婉约女子,读起来总会让人柔肠百转。为什么宋词会给人留下这种印象?看到第八篇“为什么男性词人常用女性角度写词?”我的问题迎刃而解。
清代有位词论家田同之在《西圃词说·诗词之辩》中说:“若词则为男子而作闺音,其写景也,忽发离别之悲。咏物也,全寓弃捐之恨。无其事,有其情,另读者魂绝色飞,所谓情生于文也。”
作者在该篇中写道,词是配合音乐而唱的歌词,最初是文人们写来于歌筵酒席之间交给歌女演唱的,所以多半是从歌女的角度写,内容也都是情爱相思之类,再配上舒缓的乐曲。歌女们自然是唱着温婉含蓄的歌,才能让在坐的文人雅士们心生怜爱之情呐,如果唱出像李逵那般满脸虬髯的感觉岂不太不合时宜?
但是后来,词经过发展,又有欧阳修、苏轼这样的“士大夫”参与了大量的创作,使词的内容又不只局限于男女爱情、风花雪月,特别是苏轼“以诗为词”,用写诗的方式写词或者说把词“诗化”,将词的题材扩大至“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男子也可用词来书写心情,就有了一些风格偏向阳刚的词作。
这样,词人及词作也就被分为两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关于这两派词作,作者林玉玫在《宋词背后的秘密》中有个绝妙的比喻:豪放派像现代流行音乐的劲歌金曲,婉约派像轻柔缓慢的情歌。书中还选出了词中的五首劲歌金曲、七首经典伤心情歌:
劲歌金曲之一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大文豪苏轼满腹才华,一生却起起伏伏,仕途也非常不顺,多次被贬谪。这首词就作于他政治上被打压,调任密州通判时。苏轼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在一次狩猎后有感而发,满腔豪情寄予词中。这次调任,是苏轼自请调往外地任职,颇有些曲高和寡不与政敌同流合污的气概,而又自恃才能,希望被帝王重用、为国效力。
词中有“狂、卷、酣、胆、挽弓、射天狼”这样痛快淋漓的字眼,也有“锦帽貂裘”、“亲射虎”这样暗示自己具备治国辅政才干的话语。仕途不顺,被政敌打压于别人本应是满腔哀叹,叹自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但是苏轼性格豁达,竟然在不得志的情形下依然写出踌躇满志豪气冲天的作品,这就不仅仅是才华的表现,并且反应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处于人生低谷时,不妨读读这首词,学学苏东坡,聊发一把少年狂,用旷达向上的心态面对困境。
劲歌金曲之四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的词作非常有名,大众所不知的是他不仅文采好,并且是位智勇双全,领导义军反抗金人统治的将领。辛弃疾当时于南宋任官,积极主张北伐,可被朝中排挤中伤最后还被罢官,所以经常在词作中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对国事的热切关怀。我们只看到他的词写的慷慨激昂,原来文字背后有直面真刀真枪,时刻有生命危险的战争经历,流传千古的佳作是用生命写就。
经典伤心情歌之五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其作品中常充满无奈愁苦之情,如果你以为这些都是女子闲赋闺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那就大错特错。李清照出身书香世家,十八岁嫁给了与其趣味相投的赵明诚,婚后两人恩爱和睦,夫妻间趣事不断。然而好景不长,不久靖康之难爆发,两人南迁避难,途中赵明诚病亡,家产也几乎全部遗失。三年后再婚又被骗,使得李清照痛苦不堪。
一个女子,生逢乱世,没有了丈夫的依靠,相思凄凉之情尽显。如果单纯看作品,对作者不了解,那么一首词就是扁平苍白的文字。知道了作者经历背景,再去看她的作品,愈发能了解她的困苦无依,无处寄托的感情都通过文字从心里流淌出来,而我们读的,是她的心。
只读这些词本身,自然会对这些词人的才华非常佩服。而《宋词背后的秘密》不是一本普通的名作赏析,作者林玉玫在解释了词作的意思的同时,费心思的在文章中间穿插作品的时代背景、词人经历以及创作原因。如果读了林玉玫在书中介绍的这些词创作的环境,了解了词人的当时的心情,就更能领会其中的精髓。大约这就是林玉玫希望达到的效果,更加深入的了解词这个文学形式,更加理解流传千古的名词作品,文学瑰宝得到传承。
于这些沉重的内容之外,书中更不乏轻松八卦的名人趣事。比如唐宋八大家的恩怨情仇、柳永与歌妓的关系、苏轼对海南岛的影响等等。这部分内容使这本书在体会词的韵味的同时,有了轻松的氛围,不失为娱乐、正经两不误的读物。
名人文士之间也不光是以文会友、互相以词相和的高雅活动,也有互相调侃互相取绰号的行径。例如张先,就有“张三中”、“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桃杏嫁东风郎中”等等诸多的绰号。最妙的是他的那首因欧阳修所爱而给他取绰号的《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相传是他爱上了一个小尼姑,却被寺里老尼姑反对而无果而终后,因感慨青年女子的美好年华被辜负,还不如桃花与杏花至少还能及时嫁给东风而作。这个张先也是风流才子,在他八十五岁时娶了个十八岁的小妾。被苏东坡写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调侃其妻妾众多、艳福不浅。由于调侃他的人太过有名,作品还被流传下来供后人评说,也不知是他的幸还是不幸了。
另外书中还有“词中之后”的另一个真面目是?为什么苏轼的名字和车有关?等等能越过文字感受词人生活气息的小故事,以及为何在宋词中“东风”比其他的风常见?为何在宋词中“西楼”最常见,而不是东楼、北楼、南楼?这类关于词的小知识。
这些在一般诗词解析类书目中常被忽略的内容,也许恰恰是更能体会词中意味的点滴。也许哪次聚会与人聊文学,这些不为人知的新鲜话题就会为你引来赞叹的目光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