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21)
怎样进一步用素材构建故事?第一个要点,怎样找到能创作故事的素材。素材隐藏于记忆,每个人的记忆都十分丰富,都有足够的故事素材。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对于写作者来说,并不是年纪越大,经历越多就越能讲故事。如果事事如此,那么创作故事,只能是老年人的事业,但现实中恰恰相反,写作者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写出自己故事。素材的好坏只能是相对而言,有些素材未必适合你去讲述。你先要掌握讲故事的方法,然后再回过头去记忆里寻找故事,就像你必须熟知选矿机的性能,才能为他配备合适的矿石。素材与创作者之间也要看是否有缘,讲故事的技艺的精湛,越能有效地开掘记忆,筛选各种有效的素材。素材如此丰富,我们如何锁定能转化为故事的素材,这也是我们整个课程中的难点。我以前也听各种文学讲座,听到的大都是这样的,观点素材,来自于记忆里最深刻的东西,最适合你发挥的领域,或者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你仔细一体会,操作性不强,比如说素材来自最适合你发挥的领域,也还没开始创作,怎么会知道呢?再比如说素材来自别人没写过的东西,那需要你大量阅读,临时补课,恐怕根本来不及,从海量记忆库里筛选,锁定故事素材,这本来就是一种依赖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能力。我本人把握素材的能力,的确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巩固,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通过训练得到这样的能力,怎样找到能成为故事的素材?
第一个方法,从亲身经历出发,用个体情绪锁定素材。我们先前说了故事源于矛盾,那么故事的素材自然也要包含矛盾。小时候上作文课,老师就说要写记忆里最深刻的事。记忆深刻就是记忆在海量性明确提示你这件事对你是重要的。我们找到矛盾与深刻两个关键词,怎么进一步锁定素材的范围。某些回忆包含着事发当时特定的情绪,这些情绪有助于你准确地锁定素材,比如说尴尬这种情绪,这一般都包含了矛盾。举个例子,1999年夏天我和朋友在见面,一家超市捉住了一名小偷,剥光了靠在门口,手铐质量不过关,小偷傍晚时分逃跑,保安一吆喝,街面上的闭汉一并跟着去追那个小偷,往北进入非常宽阔的一片菜地。当时我也随着人流往那边跑,怀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我们在菜地找了个把小时,天全黑了才回家。当天,那位小偷确实是从一大堆人的眼皮底下消失,再也找不着,自己这么瘦弱,如果单独面对小偷会是怎样。这么一想就尴尬,多年以后,我设想着这种单独面对危险可能出现的后果。写了短篇小说《围猎》,讲了一个我们去围猎别人的时候,我们自身也成为了别人围猎的对象,这样一个有些尴尬的故事。再比如说痛苦这种情绪,这必然也有矛盾。我初中时就读一个体育生特别多的班级,老被欺负,不光我,大多数同学都被欺负。有一次 我被体育生打伤,回家瞒不住,父亲向班主任反映情况,老师要求欺负我的体育生在班会课做检讨向我道歉,没想到事后我成为全班同学群嘲的对象。这件事给我双重痛苦,我被欺负我还被嘲笑,后来我慢慢想明白了,班级上其他人也被欺负,大都忍气吞声,我父亲跟老师反映,谁说出来,谁是最傻的那一个。傻子发现有人比自己更傻,那得是多大的安慰?多年以后我将这个素材写成了短篇小说《最简单的道理》,讲了一个中学生怎样面对社会青年,甚至包括老师和同学构成的充满暴力环境的故事。我觉得记忆里的这些情绪痛苦、困惑、沮丧、尴尬、恐惧,更容易有效地锁定素材。为什么是这些个体情绪呢?因为我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以上情绪往往源于矛盾,而幸福快乐满足之类的情绪,通常理不出可以对应的矛盾。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所以,他想笔触一次次深入不幸的家庭。同样,在写作中,复仇故事也总是比爱情故事易于讲述。
第二个方法,从间接经验出发,用独特内容筛选素材。个人经验必然有限,我们从事故事创作必然要从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和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渠道寻找素材。这看似有了无限丰富的资源,但其实都是共有的。同样的题材,你需要找到不一样的角度,从大量的相关信息中筛选出最独特的适合于自己发挥的信息。举个例子,二十年前私人侦探社曾作为婚外情取证,查找前夫锁定小三。我认为这个题材肯定能写成好故事。我上网搜集和私人侦探相关的各种新闻消息。终于经过收集、对比和筛选,一则消息进入视野:某私人侦探社将一项取证小三的业务转包给一个无业青年。无业青年拍到男女幽会的照片拿去领酬劳,却被告知照片上的女人正是男人的妻子,也就是本项业务的雇主。我得到了有关私人侦探社的信息,当中这一条当然非常独特,已经有很好的故事基础和可供发挥的空间。我稍加构思就写出了中篇小说《环线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无业青年充当私家侦探,却拍下雇主的裸照,之后误打误撞陷入敲诈雇主事件中的故事。再比如,说我少年时期爱看武侠小说,有一份情愫 ,一直想写跟当年武侠热潮有关,但又扎根于日常生活的故事。我就搜集相关的素材,查阅了许多武侠作家的生平事迹。有一天,我发现一名武侠小说家竟然是台湾军情局特务。看到这里,我就兴奋,一个特务写武侠,因为身份特殊,他的经历必然和其他的作家不一样。比如说写作给他怎样的改变,他自己也面对更多的可能性。于是我把关于他的相关资料放进了我的素材库。尽量多的地占有素材,然后每天打开看看素材。生发成故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不妨把素材比喻成种子,尽可能多的占有故事的种子,将种子播撒在园地里,什么时候能够生根发芽,你就得慢慢等待,不可着急。有些时候时机成熟,一个故事会瞬间在脑袋里生成完成,有些时候一个素材很长时间未必能够孕育,没有别的办法,继续等。有一必有二,当你完成了第一个故事的构思,手中的素材第一次发育成故事,可以肯定的是下一个会来的更快一点。多有几个素材,发育成完整的故事,你会知道自己正在入门,正在变得熟练。以后寻找素材处理素材会更有把握,一切技能都有熟能生巧的过程。把握素材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可以说寻找素材就会成为你一种自发的行为,一种日常的状态。当你具有了专业眼光,你将一直处于等待发现的兴奋当中,你会第一时间判定一个素材的质量如何,碰到上好的素材你会兴奋的得像发现宝贝一样。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2000年我在一家商场当空调推销员,中午吃饭去负1楼的食堂。整栋楼各家店铺的年轻人都在那吃饭,一边吃一边聊天打发时间,那时候手机功能单一,人们都还喜欢聊天。我们相互讲经历讲故事。那一天有一家理发店的学徒工,一个个子小小的女孩儿讲了一件事。她说小时候自己家在城郊单门独户,白天父母亲人都出去,有时候她独自在家没有玩伴,也没有玩具,一个人去到外面玩耍,乡村的马路异常狭窄,她往马路中间一躺,司机只有停车,将她抱到一旁的草丛才能继续把车开走。她就一次一次爬回马路中央重复这个游戏。她的讲述当然还算不上一个故事,当时别的人自然不以为意,但我突然一下子特别激动,我觉得这个画面这个场景太好了,我觉得对于一个小说该有的都有了,以我的判断 这是一个上好的素材,我一定能够将它编撰成很好的故事,写一篇出色的小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情形,还有些紧张。我像捡着一个宝贝,生怕别人知道。现在想想,那种紧张的感觉依然清晰,如此美妙。
第二个要点,是由一个素材扩展为一个故事梗概。我给戏剧影视系的学生讲故事,写作这门课主要是实训。只要素材包含有矛盾,我们就能创作出起承转合的故事。学会创作故事不是问题,再怎么才能创作出高质量令人欲罢不能的故事,那就看个人造化了。从事艺术创作 师傅只能引你进门,进门以后你才知道老天爷给不给你赏饭。我们前面讲过4句话概括故事,那么现在找到选定素材后,具体看一看如何将一个素材扩展为4句话,再进一步将4句话扩展为一个故事梗概。首先整理素材,语言尽量减少,只要自己一看就能记起是哪件事就可以。比如,第1个素材,超市将小偷扒光示众,小偷挣脱,投入五里牌蔬菜队的菜地,后面数10人前去追赶,小偷仍逃脱,这就是《围猎》的素材。第2个素材,我被肖某打伤,父亲发现后告知班主任。肖某公开道歉后,我才发现自己触犯了同学之间最基本的法则,成为班上头号傻瓜,受尽嘲笑,这就是《最简单的道理》的素材,第3个素材,一个无业青年,接私家侦探的派活,去找小三的证据,没想到拍到雇主和老公野地偷情的裸体照片,这就是《环线车》的素材。第4个素材,一个女孩独自待在乡间家中被打发时间 自创一个游戏,躺在马路中间,让路过的司机一次一次将自己抱开,这就是《夏天糖》的素材。素材要变成小说,首先我要确定这个故事的叙述者是谁,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我在写这个故事,但小说里也有一个默认的叙述者,即使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仍然存在,未找准叙述者故事里出现的主要人物都要设定一遍,每一次设定都会导致故事的讲述有略微不同。素材整理成4句话,再稍加整理当然就得到一篇故事梗概。
好的故事需要等待。从找出素材直到完成故事,这个时间可长可短,我们更像是园丁,精心栽培它。《夏天糖》的故事,想出结尾前后用了数年时间,但我知道他会是个好故事,可以成为特别棒的小说。故事创作就是一种日常行为,随时寻找素材并让它发育成故事梗概。我储备了不少故事梗概,每一次写新的小说我都会在故事梗概库里挑挑拣拣,反复考虑,找出个人认为最适合马上写出来的那一个。有些写小说的朋友,不储备故事梗概,每一次写作都是大体想到一个故事就马上写出来,当然这也有可能写出不错的故事,但不可能每一次仓促出手都会有上好的运气。相信运气不如相信充足的准备,我始终相信,有准备有选择余地的创作,质量肯定更有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