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产品的沟通技巧

作者: 阿香的产品路 | 来源:发表于2018-11-06 22:56 被阅读110次

    离写上一篇文章已经过去很久了,这段时间忙着处理一些其他的事情,帮公司搭建新媒体部门和一些基础架构,都没有太多时间来写产品相关的内容,之前参加了一个成都的PM线下沙龙,有讲到“产品与什么岗位的人沟通最困难(UI、运营、研发)”等等,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关于产品如何与他人沟通,最主要的是针对老板/客户方面的沟通。

    我把整个沟通的过程划分为四个板块:

    沟通四大板块

    倾听

    “那些独爱挑剔、最喜欢吹毛求疵的人,一般会在怀有忍耐与同理心的倾听者面前软化下来。”

    人们常说,情商高的人,都喜欢做一个倾听者;只有认认真真的倾听,我们才更会明事理。

    在工作中,我常常发现,在别人话还没说完的时候,对方就开始打断,“不行不行,这样不行”、“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但是.....”,甚至于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情况,但是我发现,虽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把这个对话的效率提高,尽快解决问题,但是最终这样的对话反而会激发双方的矛盾点,很少有人能很好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所以情绪上容易失控反而延长了交流的时间。

    我们倾听不是为了接纳、认同,而是为了仔细思考诉求者背后的想法和需求,深入思考为后面的“谈判”做准备。

    举个栗子:

    之前在文章中提到过,我有经历一个项目,做生鲜电商,但是后来想要加一个代理商三级分销,不管是出于公司费用角度出发还是以项目本身体量出发,肯定是不能加的,但我也不能在客户提出这个想法的瞬间就给驳回去,这样反而容易激起客户的一些逆反心理:1.我这功能那么简单为什么不能加?2.我给了那么多钱,这个功能都不能加?3.你是不是在忽悠我不懂?······  等等问题随之接踵而至,光是解答这些问题,都已经很麻烦了,说不定最后还是让你做,谁让是甲方爸爸呢?所以在这个时刻,我选择倾听客户的想法, 搞清楚他为什么要这个功能,目的是什么,为我后面成功砍掉这个需求做了铺垫。当然,在倾听过程中我会去引导对方说出更多的想法来,因为我们获取的内容越多,就越容易分析,比如“是什么原因呢?”"哦,那目前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你们后续的计划是什么呢?",要学会发问,把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问出来,从得到的信息中进行分析判断。

    共情

    共情能够消除疏离感。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星球,我们的所思所想所感,都是独特的。如果你的想法能被一个人理解,那么你会不由自主对他产生亲切感。

    那么什么是共情呢?我把共情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部分:

    低级共情包含:问题、安慰、否认或建议;

    高级共情包含:理解、指导和行动措施。

    举个例子:

    朋友跟你诉苦,昨天又跟对象吵架了

    低级共情:

    1.没事的,过了就好了(安慰)

    2.你多包容一下吧(建议)

    3.为什么你们会吵架?(问题)

    高级共情:

    从你的话里面我感觉的到你很难过,你一点都不想跟他吵架的(理解),也许你可以试试问他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心情不好,然后再看看有什么其他问题(指导),你觉得呢(尊重)?

    良好的共情是有模式的:情绪的确认+理解+不足之处+建议+尊重

    那么接着上面生鲜电商的例子,我的回复是“嗯,我能理解,你们想上这个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市场,而且可以快速铺开,占领地区市场份额,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理解),但是,这一整套电商系统,需要有专人来维护和操作,根据你刚才讲的,你们还需要招聘人来熟悉这套系统,而对于这些代理商还需要进行培训,在产品初期阶段战线拉的太长了,过于臃肿,而且刚开始连你们本身都没有熟悉系统,怎么去给代理商做培训呢(不足)?我建议你们可以先把这个版本上线,让你们总部自身先熟悉产品,等熟悉了以后再开展下一步的动作,而且在上线之后可能会有一些更好的想法加入到代理商规则里面(建议),你觉得这样是不是能让你们更快、更轻量地运作?(尊重)“在经过这样一番共情处理之后,客户也想到了一些问题,最终是砍掉了这个功能。

    在我所经历的一些沟通上,一般使用上了这两个技能点后,大部分人都会缴枪投降,选择接受,当然也有继续挣扎的,那么对于这种我们进行第二波技巧。

    理解

    这里所说的理解,是指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也是协调合作的必然,当我们置身不同环境的群体时候,只有换位思考,我们才能更好理解彼此的需求。

    上面的客户例子讲完,我们这里说说,面对老板怎么来沟通。

    相信做自己产品的同学,也遇到过一些老板,提出一些不太合理的需求,我自己曾经也遇到过,也想过”这什么傻逼老板,提出这样的需求“。但其实我们正是因为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们和老板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在某些事情上的认知也会不同。

    老板的目的

    我简单把老板的目的分为以上几个板块,当然还会有其他的,在这里我们只说上面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在设计和考虑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不会去考虑上面罗列的点,我们更在意体验、实现和时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忽略了老板的目的,从而会觉得老板怎么不理解呢,是真的没办法做到。但是如果我们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来看,可能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会提出这些在我们之前看来无法理解的需求了,当然,分析出这些内容,也需要我们与老板来一场促膝长谈,将老板的目的挖掘出来。

    化解

    上面说到我们理解了老板的需求和目的,但是,理解归理解啊,理解了依旧做不出来啊,那怎么去化解这一个问题呢?

    作为我来说,最常使用的一个战略是退而求其次。怎么讲呢,就是你说的这个东西,我确实没办法做,但是,我可以给你简化一个出来,以达到你的目的。

    这一点,就需要产品同学有一个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了,你需要分析出来老板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老板不一定都是懂产品懂技术的,他可能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而实现这个目的呈现形式,是由他的认知创造出来的一个方案,我们并不一定就完全按照他的那个方案来做,我们要搞清楚他这个方案最终的目的,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到换一种方案或者简化的同时,能够达到那个目的甚至说砍掉那个需求。

    举个例子:

    在大家项目节点很紧张的情况下,每个人都空不出来时间,老板说”诶,这个地方,你给我弄个导出功能,我需要看到这些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老板的需求是:看数据。那么接着分析,这个数据是谁看,他看还是运营?还是公司股东? 这个数据需要实时看?还是周期看,比如一周,一月看一次?最后老板说,哦,这个我要看每月的数据,分析我们的产品情况,那针对这种目的,现在大家都空不出来人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让后台人员导出来一份老板需要的月份数据,然后再节点完成后空出来时间再加上这个功能,而不影响整体进度。

    我认为化解的目的不在于否定,而是寻求双方共同认可的解决方案。换作是你,提出一个方案也不愿意被研发人员驳回,更不用说老板了。所以我们的化解方法,不是单纯的拒绝,而是在拒绝的同时,提出一个最优可行性方案。

    结语

    其实最近也遇到蛮多的产品问题,但是一直没有时间来整理,而且太多都具备一定的环境特殊性,不一定适合大家来看,所以会慢慢筛选一些适合大家通用的写下来,争取以后的日子更新勤一点,最近发现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如何制定一套自己的产品工作流程> 疯狂增加阅读量,甚是欣喜,很开心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你们的关注和分享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身为产品的沟通技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jp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