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一位名为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科学家开始了电击狗的实验。他试图扩展巴甫洛夫的研究范围(摇铃时狗会分泌唾液)。塞里格曼想把研究引向另外一个方向,当他摇铃的时候提供给狗的不是食物而是电击。为了让它们保持不动,他在实验的过程中用狗项圈限制了它们的活动。
在狗被建立了条件反射之后,塞里格曼把它们放进一个大箱子里,这个大箱子里有一个低矮的栅栏将它一分为二。实验者设想如果他们摇铃(并不电击),狗将会跳过栅栏以逃脱电击,但结果它并没有这么做。它只是坐在那里做好被电击的准备。于是他们决定试试铃响后电击。结果狗仍然只是坐在那里并且承受了电击。当他们把一只之前从来未被电击的狗放在盒子里,然后电击它——结果它跃过了栅栏。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狗急了都会跳墙的。这些狗是怎么了?它们病了?是的,它们被这些变态教授折磨出心理疾病了。这些教授还给这个病取名为“习得性无助”。当然,这是人类的视角。从狗狗的视角来看,就是认命。翻译一下大概是“汪汪汪,老子不干了,不管我怎么逃都是要被电的,老子不逃了,来电我啊,让电击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上看我。其实上帝看我们的视角和我们看狗的视角也是一样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今年不如意,明年不如意,后年还不如意,会发生什么呢?大概我们会想,注定屌丝命,还是不要指望能够逆袭了,就这吧。在以后的某一年,上帝可能会拿掉了束缚我们的枷锁,而我们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却如金刚圈一般越箍越紧。
春节期间,我曾教我爸学习怎么用电脑。他总是还没开始尝试就说学不会,把我气坏了,还没试怎么就知道学不会,年纪大不过就是学得慢点嘛。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会形成失败的路径依赖,继而成为永远的los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