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罗伯特·戴博德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写到,蛤蟆回忆起自己的原生家庭,父亲是严肃而又正直的人。母亲没有独立的意识,总是受父亲的影响,不敢表达对蛤蟆的爱。
每当蛤蟆受到委屈和欺辱时,总是希望母亲能抱抱或安慰他。但母亲总是怕父亲生气,不敢亲近他,只有父亲不在时,母亲才敢表达对他的关心和爱。母亲一直把他当作小宝贝,特别是在公众场合。
有一次,母亲当着他朋友的面说:“你穿干净的内裤吗?”搞得蛤蟆非常难看,引得朋友嘲笑。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送女儿上学,迟到了几分钟,门口站了好多老师和门卫。我怕女儿害怕,就赶紧跑过去,给女儿说明原因。
当时女儿非常不高兴,这是我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你搞的我非常难堪。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真是让她在学校老师面前丢脸。
作者对母亲的定义是儿童自我状态,表现出依赖、顺从、道歉、取悦。当看到哈蟆母亲这些特点时,我才知道,原来女儿出现情绪问题,是在我身上。
我从时致终,就是一个儿童自我状态,永远不愿意长大。最终,给女儿带来这么多伤害。
心理咨询师唐老师问我第一问题:“你对女儿的评价是怎么样的。”我回忆着说,女儿小学乖巧、内向、爱阅读。
初一、初二成绩不错,老师非常喜欢。初三,由于转进小班,不和适应,从小班回到原班,成绩下降。高中学的非常吃力,成绩还是没有达到预期。
唐老师接着问,作为母亲,孩子在学校出现情绪问题时,你怎么做的。我当时只是关心女儿的中考,希望她能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就注意力放到了学习上。对她的精神层面关注的少。
她和我聊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她说到某个学生给她的矛盾时,我总不耐烦说:“可能给她们的家庭有关,你要包容,多看到同学身体的闪光点。”一次两次这样说,女儿很不开心,还对我发脾气,我总认为她小题大作。
唐老师让我举个例子,我想到前几天,女儿说道,在姥爷去世的时候,姐姐家的女儿说她没有良心,姥爷这么疼她,一滴眼泪也不流。
女儿说,我越是痛苦的时候越没有眼泪。可最亲近的表妹不能理解她,最后气的女儿大骂表妹一家。我当时看到她把骂姐姐,忍不住说她不尊重姐姐,女儿不说话了。
唐老师当时就发火了,为什么不能骂人,还管什么姐姐,你的女儿快撑不下去了,她的情绪把她压垮了,快出人命了,骂了又如何。
当唐老师给我说出女儿的问题时,她说女儿的情绪不是一天造成的,是长期积压在一起,这次实在是撑不住了,才爆发的。
唐老师问我和爱人的关系,我说:“我一直是不愿长不大的孩子,什么事都要听爱人的。”造成我的不自信,没有主见。这也造成,我在讨好女儿和爱人。
唐老师非常严厉说,这就是你的问题所在,你一直活在儿童时代,不愿意独自承担责任,但是你是个母亲。女儿看到她的母亲,这么不自信,她得不到安全感,你不能保护她。
所以女儿很累,她要照顾你的情绪,推着你向前走,她现在高考的压力,家庭的压力,让她崩溃。所以,你要自强、自信,活的开心快乐,女儿才能从你身上感受到力量,她才能依靠你。
当听完唐老师说到这里,我已经痛哭流涕。我原来总以为,只要我足够努力,做好后勤工作,给女儿最好的爱和陪伴,她就会健康幸福长大。这种爱太沉重太满了,给女儿太多的压力,所以她受不了。
当唐老师说,女儿给她说,从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这么专心听她说完这么多话,能站在她的角度与她共情。
我这些年都在干什么,除了给她提供做好一日三餐,生活琐事,这些本是她自能地完成的,也是她成长必需学会的。我都替她干,反而阻碍她的成长,让她不能很好的独立生活。
我还在得意洋洋的炫耀自己多么伟大,为女儿做了这么多事,比其他妈妈更合格。当听到别人这么评价时,我心中的自豪感爆棚。
虚荣心,自我感觉良好,这些自欺欺人的状态最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无数次的想着,这17年的时间,我和女儿朝夕相处,像朋友更多一点。多少晚上,我俩躺在床上有说不完的话。为什么女儿不能向我说出她的秘密,还是一次次我的敷衍,心不在焉,让她打消说话的念头。我们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次女儿的发泄,给我们家一个血的教训,女儿已经长大,是个独立的个体。她只有脱离我们,才能与这个社会共存。我们的不放手,对她是最大的伤害。
作为妈妈,前17年我是失败。还好,现在发现了问题,我还有机会去自纠,去成长。只是女儿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她的委屈、精神压力不是她这个年龄所承受。
以前的事情我们无法挽回,要向前看。按唐老师的要求,对待女儿要真诚,一定要真诚。时刻关注她的情绪,找到她的情绪爆发的原因,不要一味地讲道理。
孩子最不需要是道理,她们什么道理都懂。她需要别人关注她,倾听与共情。就像蛤蟆在苍鹭十次面谈,最终战胜自己的,唱着开心的歌曲走向自己新的生活。
我相信女儿,她一定能自己走出来,找到属于她的前方。我自己也要学着成长,自信、快乐,这样我的家庭才能充满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