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 错位 ——《面纱》

作者: 云掩月念 | 来源:发表于2016-06-16 21:50 被阅读94次

    是时间的过错,让我们只能错过,我多想念你多遥远,早知道是苦果,这一刻也不想逃脱,可惜这字眼太刺眼,两个世界之后……

    第一次看《The Painted Veil》这个影片是和叶维在北外的小礼堂(不确定是不是小礼堂了)看的,对影片里的景致、音乐和故事的结局印象颇为深刻,一直想着要翻出来重新看一遍,凑巧这周没有找到其它未曾看过又有静心欣赏念头的电影,就干脆选择这部吧。

    1925年,中国南方的村子里,一对年轻的英国夫妇,衣着整洁光鲜,站在群山环绕的田地里,不远处是一群面黄肌瘦衣着破旧的中国农民,不是那么友善的目光,带着些许的好奇盯着他们。那一对夫妇彼此之间没有交谈,坐在行李箱上,等待着什么的样子。丈夫悠闲地看着书,而妻子显然是不情愿来到这个地方的,不耐烦的表情,见丈夫没有任何反应,只好无聊地发着呆,也许是在胡思乱想着什么。

    回到两年前的伦敦。一场舞会,他认识了她,一个美丽的女人,Kitty。他对她一见钟情,她对他的印象估计仅是无趣和严肃。Kitty,喜欢花,爱弹钢琴,已至适婚年龄却依然想着要找一个自己爱也爱自己的人共度一生,只是伦敦这繁华又无聊空虚的社交圈,家人对“老姑娘”的唠叨和轻视又让她迫切地想要逃离,所以在Walter求婚之时她赌气答应了。

    Walter,一个细菌学家,在英国政府驻中国上海的实验室工作,性格木讷,严肃拘谨,不善言谈。他爱Kitty,但又不懂得表达,那一次求婚也许已经是他最直接最勇敢的一次谈话。尽管他知道Kitty并没有爱上他,答应嫁给他只是为了逃离那个家,但依然坚定地认为经过相处她一定会爱上自己。

    婚后,他们来到了上海。她背井离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语言不通。他忙于工作,即使是在家里,也是埋头于工作之中,甚至于在妻子故意寻找话题聊天的时候回答“我是习惯了除非有话要说不然不会开口”。受邀参加一次聚会,她认识了Charlie。

    “她被卖身为奴,罪责加身,生活无望,流落异乡……不可摆脱的枷锁,永远压在她可怜的灵魂上,所以她哀痛欲绝,她为自己哭泣,她曾经是活泼可爱的少女,却变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女人,最重要的是,她为自己永远不感受爱情,也没机会付出爱情而哭泣……”

    Charlie或许不懂台上的戏曲表达的是什么,但是他却懂得一个异乡生活的女人心里在想些什么,这段话和戏曲无关,却戳中了Kitty的内心痛处。这自以为的彼此了解和彼此相爱,她跨出了禁忌的一步。

    Walter发现了她和Charlie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打开那扇门,而选择了走开,只是内心的愤怒终究是无法压抑的。所以他下了一个决定,带妻子一起去中国南方的霍乱疫区,梅潭府(影片中的拍摄地是黄姚古镇),长江支流边的一个小镇。娇生惯养的英国上流社会的小姐怎么可能能适应中国贫困落后还正处于霍乱高发期的农村。Walter用了各种尖酸刻薄的语言甚至是羞辱威胁来刺伤她,强迫她必须跟着自己去霍乱横行的疫区。Kitty自然是不愿意去的。Walter给了她一个选择的机会,只要Charlie愿意为了她离婚并且答应娶她,他就放她走。或许他是木讷,但是他仅仅是不善言谈而不是傻,他很清楚Charlie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让自己名誉扫地甚至毁了自己的事业。所以故事的后续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她接受了这个难堪的现实,跟着丈夫一起来到了霍乱疫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南方的小镇,从上海过去要火车、汽车再转马车才能到达。那个地方没有舞会没有玩伴更别说钢琴和音乐了,只有贫穷只有落后只有迷信且不友善的居民和病菌、疾病,唯一能和Kitty说上几句的就是一个副官,Waddington。晚上伴随入眠的是对岸当地居民为驱赶孤魂野鬼而设立的祭典的吵杂声,以及对疫病和死亡的恐惧。白天陪伴她的是听不懂她说话只会傻笑的士兵和冷漠阴沉的老妇人。他们争吵过、冷战过、彼此厌倦对方,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直到她去镇上见了负责管理医院和孤儿院的修女,看到了孤儿院的境况和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开始想要了解Walter以及他的工作。只是这个时候的Walter不知道她心理的转变,依旧怀揣愤怒,对她的歉疚回以尖刻的话语。越来越多的修女因为霍乱而死亡。Kitty开始在孤儿院帮忙,尽管她什么都不会,最初连给孩子换尿布都不会,但她还是坚持试着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教孩子们弹琴、唱歌、跳舞……在看到Kitty为孩子们弹钢琴的情景后Walter想到了最初认识的她,两人的关系也开始改善。看着丈夫为了别人而废寝忘食,她开始理解了他内心不曾言语的丰富的情感,开始爱上Walter……然而,就在两个人越来越靠近彼此的时候,Walter感染了霍乱……

    或许这就是命运,让他们的爱情一直处于错位的状态。不对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人,对的时间里失去了对的那个人。他们爱着彼此,但是却是在不同的时间里爱着对方,到了彼此相爱之时,命运来了个急转弯。

    影片里山清水秀的小镇风光和落后贫困的居民生活之间的鲜明对比,和每一个情节展开都如此契合的配乐,Walter和Kitty之间错位的爱情,以及Walter面对疫情的态度和做法都值得一再回看。

    关于Walter和Kitty之间的爱情,想要问一句,他爱她吗?从一开始他就说了他爱她。只是在看到他忽略她孤身陪同来到陌生城市的孤独和无聊而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时,看到他为逼着她去霍乱疫区而不惜羞辱威胁时,看到他明知道可以走水路还选择让人奔波疲劳的陆路时,看到他面对妻子的道歉而尖酸刻薄地回应时,我会想他真的爱她吗?但是,他终究是爱她的吧。所以他明知道她答应自己的求婚仅是为了逃避家人的轻视还如此高兴;他知道她喜欢音乐喜欢弹钢琴所以特意买了钢琴和CD;他明明更想沉浸于工作之中却又愿意放下手中的活而陪妻子打发时间;他清楚自己不擅长交际还想通过接受别人的邀约来讨Kitty的欢心;他没有推开那扇门避免了她的尴尬;他在用言语刺痛妻子后听着门外妻子的哭泣而叹息;他担忧她的安危而急着出来寻找,毫不犹豫地挡在了妻子和愤怒的村民之间;他说“这不重要”,在不确定孩子的父亲是不是自己的时候。其实他一直努力去试着让妻子过得开心只是他不懂得如何表达,也因为深爱着她所以在面对她的背叛时才会无法接受。

    那她爱他吗?最初是不爱的,但是她是想着和他好好生活的,刚来到上海之时,黄包车上得她笑得是如此灿烂,是真心的笑容,而不是伦敦舞会上为应付交际的面部神经抽动。只是丈夫的无趣呆板,异乡生活的陌生和无聊,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凑巧出现又擅长言谈懂得哄人的Charlie让她走向了背叛。背叛婚姻始终是不道德的事情,不能找理由为其开脱,但Walter的性格对于这事情的发生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吧。而其后的故事也可以看出,她以为的爱情不过是别人消遣打发时间的玩意。其后和Walter一起来到霍乱疫区。冷战、争吵、对疫病和死亡的恐惧,最初陪伴的她是这些。认识了当地的修女后,开始在孤儿院帮忙的她,也逐渐意识到了丈夫的工作的意义,开始去了解他理解他。在最后,我想她是爱的他吧,爱上了这个呆板无趣但深爱自己也愿意为了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不辞辛苦的科学家。

    Walter对爱情是执着却又不擅长表达。除去他对爱情的态度,对自己的工作和别的事情也值得一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农村,居民生活困苦,非常迷信,对外国人充满了敌意。没有任何的临床经验,仅仅是在实验室里见过霍乱,但他还是选择来到这个疫情肆虐的地方;进入病房,看到里面的混乱和肮脏,他差地吐了出来,但还是忍住了,而且没有打退堂鼓,留下来日夜为控制疫情而做调研、测试、实验,即使已经疲惫地睁不开眼睛还坚持为病人看诊;他很清楚不让居民使用井水已经让他们非常愤怒,但为了控制疫情,他还是坚决封锁了镇上居民唯一的水源,并且提出让军队强制居民尽快安葬死去的亲人而且不能让坟场离河流过近;努力想办法为当地居民解决用水问题……但是在Kitty称赞着修女的高尚时,他又毫不留情地说事情比Kitty想的要更复杂,除去真正的孤儿修女们也从年轻的母亲手里买孩子并将这些孩子变成小天主教徒。所以他也是世故的。他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国际人道主义卫士,或许对他而言,这只是他的工作,因为他就是个研究微细菌的。这么说也许有点让一些想看到影片主旨升华得高大上的观众有些许失望吧?但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也无妨,所做的事情是有用的就足够了。就像《失控》一书里反复提到的个体的无意识经过一系列演变进化会成为群体的有意识一样,社会上很多人都做着这件事那件事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对他人对社会会产生什么效应但这些所有的事情串联起来却又可能产生质变。

    看这类影片挺需要耐心的,因为节奏很缓慢,人物的情绪没有太大的起伏,即使在Walter死去的那一刻也没有出现Kitty撕心裂肺的哭泣。情节、取景、配乐,都是那么慢悠悠的感觉,但看完又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评 | 错位 ——《面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am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