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一遍李焕英,感触比初看时更多。
倒不是说影片本身有多值得解析,只是观众截然不同的反应让我琢磨不透。
据观察,绝大部分90后00后都被感动得稀里哗啦。感动的点基本都在妈妈的付出和爱,还有贾玲的真心。但也有人说,带爸妈去看,他们好像并没有很感动。原因自然是没有共情。逛了一圈知乎,对于没有产生共情的观众,孩子辈的多数认为自己的原生家庭从来不像电影里那样,“你没出息,没关系,妈妈依然爱你”,而是“你没出息,讨打”,或者“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之类。与此对应,有的父母确实体现出了这种价值观。比如有一个母亲就提问:“为什么小孩看了电影哭得很惨可回家后还是连个碗也不洗?一样顶嘴?”首赞一语中的:“你以为孩子在想:我妈太伟大了,我要孝顺我妈!其实ta在想:我怎么没有李焕英这么好的妈?” 而父母也有另一个阵营的,看到有个妈妈开麦怒怼,认为影片始终在强调女儿“亏欠”的心结,把愧疚感和负罪感施加到小孩身上,毫无必要。能成为亲人,感恩遇见、彼此陪伴就好,不需要那么声嘶力竭。
这两种亲子关系模型,对比起来看看很有意思。
另外我也在回想自己观影的感受,很庆幸我妈是上述的后一种,所以对片中母亲的心宽、付出,以及“我宝”的名场面没啥感觉。倒是张小斐说出“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时鼻子一酸。我总觉得自己并不是单纯为母爱感动,可一时又理不清。现在我想通了,那是一种心酸和无奈。妈妈不求我完美,只想我好好长大,简单真实。我明知这一点,但还是总为自己不够优秀感到愧疚和愤怒。于是,为妈妈有我这个垃圾小孩而心酸,为自己卸不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而无奈,为我俩的愿望都难以实现而泪目。其实,正是这种思路和情感的长期错位,酿成了亲人间的遗憾。
幸好,旁观者清。当我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去看一段同样抱有遗憾的母女时,我看清了自己的拧巴。贾晓玲的穿越是李焕英弥留之际作的局,借着最后的机会,她告诉女儿三件事:你不需要完美,你有才华和闪光点,你值得被爱。
这也是我妈想让我相信的。
我想试着去相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