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交通工具
上一篇我们说到水英生活在“库区”,通俗地说就是在湖边长大的,她生活的地方风景优美,是一个5a级景区。既然有水,那就离不开船,陆路用我们的“十一路”车都能走到,可是水路却不行,除非你会轻功“水上漂”,不然你就老老实实去找船家乘船吧!
水英从有记忆起,船就是她忠实的好伙伴,到今天她们家的船已经是换到第四代了,船也算是实现了奔小康,越来越“豪华”。在90年代的时候,也就是水英小的时候,她家的船(我们称它为一代船)是一艘小木船,靠手动划行,船身窄窄的,船身宽度大概也就能容纳两个成年人相对而坐。船身长度大概4、5米的样子,船头尖尖的往上翘,船头的长度和宽度刚刚好可以躺一个7、8岁的小朋友,这也就给水英的童年带来了无数的快乐。水英家无论是去地里干农活,还是到镇上赶集都要靠这小小的船只来渡河,水英是父母一手带大的,没有爷爷奶奶可以帮忙看孩子,所以不上学的时候,父母在哪,水英就在哪。也就是说很长一段时间,水英几乎天天与船相伴。
那个时候她每天的乐趣就是躺在那远离水面的船头,开开心心的做着白日梦,欣赏着爸爸或妈妈划船的身影,很幸福,每天重复如此,乐此不疲。别以为是手动划船它的就很慢哦,船头的水英可是觉得穿在飞速前进呢。那个时候湖里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如果去地里做事途中或回来路上渴了,直接双手伸进湖里捧一捧湖水解渴,那味道无比清甜。不过现在你到东江湖玩的时候可不要直接应用湖水哦,估计只能闻到一股汽油味。
就像清甜的湖水一去不复返一样,一代船也告别了属于它的时代,水英家迎来了二代船。那是在零几年的时候被广泛使用,二代船依旧是木船,但它不再需要手动划行了,而是升级为了机动船,它的外形也变了不再有那尖尖的往上翘的船头,形状更像我们小时候折的纸船,船头船尾长的一样,只不过船底并没有那么尖,而是趋于平缓。水英对木船的印象并不深,感觉特点并不突出,但它却是见证过历史的一艘船。忘了是零三年还是零四年,水英生活的小镇经历了7.15特大洪灾,那是一场灾难,损失惨重,甚至有很多人因为这场水灾而永远离开了人世。在河中的一艘艘船也同样受到了威胁,灾难过后村民各自去寻找自家船只,有的已经完全损坏,有的已经消失不见,水英家的船也不例外,船身被损坏,本想着修补一下它就又是一条“江湖好汉”。但既然船都要上岸了,那就干脆大换吧,这样水英家就迎来了第三代船。同时记忆中也就是从那年起便不敢再直接饮用湖中水了。
第三代第四代船在形状上与第二代相差不大,同样的也都是机动船,只不过更大,而且製船材料不再是木材而变成了铁皮,这种船船身更牢固,使用寿命更长,可承载重量也更重,第四代也就是现在使用的船相比第三代还多了一个船仓,可以遮风挡雨。
很多人旅游都喜欢看山观水,乘船游湖,但对水英来说这是最没有乐趣的,风景她家门口就是5a景区,乘坐的游艇是她从小的交通工具,小时候她要去市里,乘坐的不是大快艇,而是现在大家旅游时乘坐的那种只能承载3、4个人的小型游艇,所以水英曾经对着去桂林玩的朋友拍的照片来了句令人及其讨厌的话,“我家门口就是这样的景色!”后来现世报也来了,水英自己还跑到桂林玩去了。
虽然都是生活在湖边,但每个地方的生活习惯还有环境不同,同样的交通工具也有不同的区别,比如水英家乡船的发动机与桂林的就大不相同,水英家船的发动机把手很短,但桂林的很长,而桂林的船的螺旋桨每天都会抬起来离开水面,但水英家的不会。甚至有些地方是有竹筏的存在的,水英从小在她们那里却基本未曾见过竹筏,可能对当地居民来说,竹筏并不实用吧,毕竟当地主产水果,运输起来是很重的。
水英虽然生活在水边,却是一只旱鸭子,这无论在哪儿提起,总要被嘲笑一番,不仅如此,她如此喜欢划船的感觉,却是不会划船的。“旱鸭子”的形成是因为小时候,有一次在学游泳的时候,妈妈一个劲儿在旁边唠叨,让人怪害怕的,从此她也就不学了。不会划船是因为父母不让她学,她的父亲在她小时候说:“我们不是希望你要学会划船来帮我们,而是希望你好好学习,不用再干这些活!”爸爸是对的,果然后来船就变成激动的了,不需要再手动划行,果然后来那些学会了划船的小孩子,依旧没走出大山。虽然这么说没什道理依据,但爸爸是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