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学习高浩容老师的《存在感为爱书写》课程,让我对于存在感,与自己一直都在自我表达中的:爱自己。
即有着根本性的思维理论,又是直接剖析到:为何我们总是会与自己的灵魂,处于撕裂状况。由于存在感治疗课程,也是运用哲学与心理学结合产生一种方式。
而又是运用写作的方式去做到叙事治疗的原因,因为,写作是一种状态,也是今天学习中“如何确认我们的存在”的方式。
让成长有迹可循,即写作就是存在的一样方式,这个对于我看到自己日记或者QQ日志中,有着600多篇文章后,觉得自己好富有,并感到自己曾经活着过,而且活着是怎样的。
对于今天的自己,有着怎样的帮助,也确认了自己为何如今会被很多人,去说着:你活的很潇洒,很自我。

如果,没有这些日志日记,我会觉得自己的今天,怎么这样啊?
但是,当自己看到以前的文章,知道了:我一直都想着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付出了很多很多努力,努力维持家庭中种种,只是,最后,自己要被撕裂成“神经病”时,自己要自救吧!
因为,生命充满着各种可能,有着希望、冒险,而在生活中,别要去多想,很多事情都跟自己无关。
婚姻生活中,自己的个体是具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而实际中,却因为情感经营中,两个个体,违背了自己存在感,就是失去自我成长,或者就是不爱了。
那怎么可能在一种没有爱的生活中,去确认我们的存在感?
答案是肯定的。
然后,这个现象几乎是很普通,那我们当前时代的问题:失去对自己存在的确认感?
能够通过思考,或者就是写作的觉察方式,去看到自己的存在感,有两个平衡的方面:
1,意义感:自我驱动
2,价值感:自我肯定
这两个方面,从自我驱动而来的意义感产生,然而,形成了自我肯定的价值感,就可以确认自己存在感。
为什么我们会失去确认存在感呢?
从五个可能的原因坦述:
1,人类创造技术(科技方面),却无法控制技术的力量。
比如:核技术,我们根本无法控制,显示“人的渺小”,这个现象让人失去存在感。
2,客观真理增加的越多,我们内在的确定性下降得就越多。
比如:就有那句——懂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就是很多很多道理,武装自己脑袋,如果问下,然后呢?
你会运用这些道理吗?生活中,你有去真实体验这个道理吗?
就是想的比做的更多时,反而,尽量少去浏览更多,而是,安定的内观自己,因为,道理在我们中华几千年中,它们一直都在呢,你说呢?
3,内心的确定性下降,使得我们失去对生活意义感的追求。
就是:被迫感了,像孩子们学习,多少是自己想要的,几乎很多是大人和社会,需要这样,而孩子个体呢?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能成为一名好学生和想成为一名优秀学生,这里面的意义感是不同的。
不仅孩子,很多成年人也是一样的,能成为一个好角色和想成为一个好角色,意义感能一样吗?
比如我自己,我努力学习成长自己,想成为未来,让孩子们看到的先驱者,让自己实际的生活过程,呈现给予孩子们一个画面,这个也叫着:以身作则吧!
像我外婆现在92岁,每天积极生活着,让我们内心拥有无法比拟的力量。
4,逃避存在的倾向:情感淡漠、精神麻木等等,激烈者用自sha逃避自己的存在。
这个方面,随处可见,选择不改变,生活中压力等原因,然后,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随着时间就会形成自我否定。
因为,变化才是不变的真理,社会在变化,每刻每时都在变化的,如果内心的自己都没有存在感的肯定,何来的力量去应对生活中各种变化呢?
最后,就无力感般的选择逃避吧!
5,有些治疗是消极的:心理治疗本身是时代呈现方式,却不见得是能战胜这种分裂。
这个对于学习心理学近二十年,知道用心理知识,去剖析自己,重新建立现实中人生价值,是很痛苦。
有些人仅仅通过读篇文章,就会哭成泪人,何况通过写作的方式,去呈现出来,脱胎换骨般。
曾经的自己,就犹如灵魂拿出来,自己去看着,然后,摘掉不属于自己的部分,没有知识体系和自我肯定的人,用心理咨询中,就是“徒劳无功”。
所以,现在很多心理咨询平台中,分两类:一,心理咨询治疗,重新建立自己新的人生架构;另一类,就是倾述,把当下感受到,或者已经积压很久的情绪宣泄而已。
还有人提到你去心理咨询一下,很多人会第一反应:你骂人呢,我又没有神经病。
然而,我们治疗的目的是什么呢?
自由

个体想要“自由”的需要早晚会表现出来。因为,自由是一种需求,需求就是不想要,身体里会自主推动想要。
自由拥有任何的感觉,每个人都在努力中,特别想要的点。生活中,活出属于自己的,也是一种属于独有自己的。
有时,真的就很简单,比如:就是想玩水,就是想躺在地上一下,是我们小孩子时,喜爱的一些自动行为,我们成年,却是一直就有记忆的生活片段。
然而,生活中,以上5条原因中,任何一条在脑袋里告诉自己——不能,请问这点需求都不可以,那自己就如灵魂,那个瞬间是被否定禁锢着。
小时,因为小,认知到自己小,不能做,那就等我等我长大了,就带着这个梦想努力学习,刻苦工作,可是,最后,找不到自己初心,找不到自己来时的路了。
就如苦读十几年高考后,大学里失控了,反而,在需要更多学习进入社会的几年,却无存在感般,放纵几年,到社会上,那是“水土不服”到极致。
这里也是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时期。
当然,还有一个时期,就是中年期,因为,年轻时努力前进中,是为了成家立业,而当中年期,也失去一种存在感。
这两个拉开距离的时期,而为了避免发生,应该如何做呢?
当下

这个词,很多都知道,做到的方式:真诚开放,才是自我成长的方法,真诚开放的去改变,才是存在之路。
这个将是:发现自己(个别的人)的存在,再扩及到人(普通的人)的存在。
当中包含存在的议题:爱、死亡、焦虑、关怀等等。
自己去看书,学习就是在找到,自己需要解决的议题,这些议题,在我们以前的生活中,是很少这方面的教育,与我们如今年代生活,脱节了。
所以,有说:近50--100年,将是成年人教育时期,我们已经由解决生理需求,上升到精神层面跃迁年代。
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就如废除封建社会思想一样的革命,只是如今快速发展的当下方式。也就是时间,可能在有生之年,自己可以喝到这杯羹,而不仅仅是历史长河中,那颗沉入河床的沙粒。
如何做到的过程呢?
实现自己的存在->意向性的激情->焦虑->自由
谁都想确定自己的存在感,然而,通过我们自己的意向、意志力,去拥抱自己内心的激情,但是,过程中一定将有焦虑。因为其中是各种改变,是与人之间,关系的打破与建立,与自己原有的生活有着新的更新等等,最后,才可以自由。
为什么呢?
因为变化才是不变的真理。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就是时代、年龄、思想等等都是与时俱进,才是符合当下自己的需求,才可以满足当下自己需求。
满足当下的自己需求,表象出就是自由。
如果:
逃避焦虑=逃避自由=浇熄激情=逃避存在=失去对存在的确定性=空虚、贫乏、无意义
这些存在的负面特征中,包含着存在的可能性,那也是实现自我的可能性。
问题就是答案!
就如:我饿了,那我去找到了吃的,就满足了;我缺爱,那就去寻找自己的爱等等。
然而,我们的时代的危机:“非人化”的危机。
我们课程中就是《存在感为爱书写》,用的就是书写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
自我表达:展现自己的激情,本能趋力,让欲望和各种内在冲动达到平衡和谐。
而现实生活中,却是另一个现象:
“有意识”的遏制自身“非理性”的本能冲动,造成自我分裂而让意识与非理性合作。

请问一下:生命力是怎样的?
简单解释,生命力,就是处理生活中人事物的一种能力。
如果都不需要处理,那就是生命是一条直接,over了,是吧。
而我们生活中,与人事物进行着各种谅解与和解,并长期进行着调整、调解,并且是未强迫的做到,这个才是会正确的使用生命。
生活中如何做呢?
有四个方面:自发性、真诚、独创性和自由
1,自发性:在潜意识的冲动和意识的目标之间达成一致统一性,也是我们美德的基础。
比如:公益活动,让自己拥有被肯定价值和意义,从而拥有存在感。
2,真诚:言语表达或生活状态都发自人格的深处,向真实展示个体的“真实自我”。
比如:当下的自己真实,根本就不需要去思考,自己是否真实,而形成分裂,自然就是拥有存在十足的生命力。
3,独创性:拥有人生自主权,具有独创性的个体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状况。
比如:拥有属于独一无二的任何一项故事、事件等,都将体现出自己存在感。
4,自由:自由表示一个人接受了他的本能冲动。
这个就是:
我的生活我做主,人定胜天的存在感!

经过自己学习这堂课,让自己对于自己嘚瑟姐精神,更加有了一套理论逻辑思维,这个是可以复制粘贴的。
以往,就是自己行动着,做着自己,很多只是羡慕一下,不知道如何做到,怎么的底层逻辑要去做到。
长期生活,让我们被社会分工到,把整个人都分解般,不要说自己的时间、精力,慢慢地自己人生,就被分解到各处,无从下手,把她们重新拾起的无力感。
就这样吧!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一次,一次,一次又一次…
丢掉了灵魂,最后,把自己给丢了。
所以我懂了为何作家们,几乎都写自己身上的故事,因为,学会自我表达,让自己在当下,去留住以前,也是展望未来开始。

学会自我表达,需要勇气!
生活需要勇气!
活出自己就是做到:爱是深深的放松!

我是一个育儿心理讲师,只是爱好写作,因为一直只是想如何爱自己更多些,懂了规则后,去打破常规,找寻属于自己,做到更加真实的自己。
然而,用自己的生活,同时,边学边活出自己的小白过程,让大家感受到:活出自己,其实,就是自己一念之差而已。
如果你也爱好写作,就勇敢大胆扫码过来,我们一起裹挟前进,嘚瑟全世界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