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中国屏风上》

《在中国屏风上》

作者: 熹禾 | 来源:发表于2023-12-12 20:08 被阅读0次

毛姆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人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作者。

毛姆寥寥几句话,瞬间读者就被拉入他营造的场景中,好像被打了麻药一样。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45岁,于1919-1920年已处人生名利双收时的唯一一次游览中国的详细笔记。

推荐这本书,最重要的初衷是,在大部分安格鲁撒克逊人眼中,对中国人普遍存在刻在基因、骨髓里的种族歧视,而毛姆眼中,看见了中国人的善良,勤劳,特别是民主。

虽然此书很多观点,不免雾里看花,浮于表面,但是毛姆对中国哲学家,戏曲文化学者的尊重,也传达出毛姆对中国人民的善意。

正因为毛姆给本书取名中国屏风上,可能他本人也对神秘的东方大国,隔着屏风,只是远远的那么一眼,并未看到本质的一种隐喻。

此段百度摘抄。本书第29章「长城」、第38章「哲学家辜鸿铭」,“前去拜访是我这次艰苦旅程的心愿之一。他是现代中国儒家学说最为权威的学者。”以及第48章「戏剧学者」。虽然毛姆没有点出这位戏剧学者的名字,但是宋淇读完这篇速写之后,断定这位戏剧学者正是他的父亲宋春舫(见宋淇《毛姆与我父亲》,收入《从莎士比亚说到梅兰芳》,海豚出版社2011年。

据考证,毛姆上门拜访辜鴻銘及宋春舫上门拜訪毛姆的地方均是北京。

毛姆眼中的东方人的民主,比西方人口中的民主,更民主。

里面有一段,毛姆有一次住客栈,先到了就占用了最好的上房,然后就听见楼下吵闹,一个坐轿子的中国官员,气宇轩昂,不可一世,微胖,中国官服很威严,当官的对于上房被占很不满意,对店老板很是严厉,勉强住下只剩最后一间的茅草屋。

反而,住下之后,中国官员可以和赤膊的手下盘坐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两幕深深震撼了毛姆。东方专制下的民主原来是这样。

所以,毛姆说,原来中国人的民主才是可以做到的真民主,而不是西方口中的仁义道德。

这点,我认为很客观,这几百年来,西方世界对东方的宣扬,满满都是歪曲事实,打压。

从一个外国人的作品中,公正看待中国人的民主这件事情,实属难得。

如果你也喜欢毛姆的作品,除了月亮和六便士,也看看在中国屏风上吧。

相关文章

  • 在中国的屏风上

    读书时第一次在学校图书馆翻到了毛姆的一本中国游记的小册子《在中国的屏风上》,当时被文字迷得不行。后来买了新版的这本...

  • 读《在中国屏风上》

    毛姆,不但和许多作者一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他也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人”。 作者用《在中国屏风上》这个意味深...

  • 在中国屏风上:序言

    背景介绍: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〇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这本《在中国屏风上》即是...

  • 在战乱的中国屏风上

    书页中那个承受着苦难的国家不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那些傲慢着的,强横着的外国人不是我所见过的外国人; 那些或是拉着黄...

  • 读书丨《在中国屏风上》

    8.2阅读《在中国屏风上》 【英】毛姆/著 唐建清/译 毛姆于1920年到中国游历,记录了在中国期间的一些片段。全...

  • 《在中国屏风上》读书笔记

    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对自己的国家都有一定了解,但是这些了解也许有偏见,也许带有主观因素,也许是单方面的。我们很少...

  • 在中国的屏风上抽雪茄

    书架上有几本发黄的旧书,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人眼中关于中国人的书。其中有美国传教士何天爵(Holcomb...

  • 在中国屏风上:7. 天坛

    背景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为数不多的游记之一,也是一本让我一见钟情的作品。毛姆以独特的视角,从一本游记出发,带我...

  • 《在中国屏风上》:16. 修女

    背景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为数不多的游记之一,也是一本让我一见钟情的作品。毛姆以独特的视角,从一本游记出发,带我...

  • 在中国屏风上:6. 宴会

    背景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为数不多的游记之一,也是一本让我一见钟情的作品。毛姆以独特的视角,从一本游记出发,带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中国屏风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jy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