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前,我的母校中青政就准备关停了本科教育,以后再说到母校,估计就只剩我们这些庸庸碌碌毕业学子,满心回忆的无根之萍了。
母校在我的生命中有着超乎寻常的记忆,渗透如我的性格的每个角落,只可惜,万物皆有终点,任何人任何事都抵抗不了,这让我很难过。
在我的父母看来,人的一生几乎可以概括成为几个简单的短语:快快长大、好好读书、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今年我二十八了,前两个词语和他们的预期出奇的一致,结果有喜有忧,不一而足。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了。长大的最大的诱惑就是你自由了,独立了。父母不会说你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了,你的一切都是其他人说了算,整个世界的一草一木都在他人的控制下。
所以我渴望长大,这个念头就跟春天的草,夏天的河一样,越长大越不可遏制的膨胀开来。结果,我果然很快长大了,现在我肠子都悔青了。
然后我就到了父母说的好好读书这个过程了。说实话,我不是一个聪慧的孩子,但是读书依然是我这辈子最用心的事情。
能够从家乡念书到北京,祖国首都,是我父母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因为他们的世界里最繁华的地方是县城里假货云集的东门桥头二手市场,而北京是他们只是在电视中看到的地方,也是他们这一代人心中永远都存在的一个情结。
我粗粗计算了一下,一直到上大学之前,自己经历的学习生涯有12年,辗转了6个学校,班主任就有14个,身边的同学换了一波又一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早早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现在,哪怕是同桌站在我面前,也不一定能够认出来了。
古人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是我在初二之后慢慢懂的道理。尽管我当时的初高中学校不是衡水,甚至在县里排不上名,但我依旧从身边的伙伴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劲儿,除了读书,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我们为之付出生命。
所有人都在咬牙熬着,就是熬,从物质到精神,从肉体到灵魂,从昨天到今天。
我们一个年级所有的男生住在一个大通铺,睡从家里带来的铺盖卷,吃从家背来的粮食,就从家里带来的一周的干菜,胃里似乎永远都感觉不到饱,被窝里似乎永远都体会不到暖。
有的人熬不住,就退出了,有人受不住了,也离开了。今天教室里坐着四十个人,明天一早你数一数,可能就只有三十五人了。但没有人觉得他们的选择不对,或许下一个就是自己。但我很庆幸,坚持到最后,正如那句话,赢家从来不是最快的那个,而是笑到最后的那个,尽管现在来说,我也不知道怎样才算是赢家。
到了大学,室友有一位湖南人,是父母陪同前来入学的,在我印象中比较娇贵的那种。但是他曾经告诉我,在高中的时候,他自己做过的卷子就有他的书桌一般高,六十厘米高,全都是自己买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读书或许就是我们这些人最沉重的世界。
还好到了大学,我们从课业里解放出来,成绩似乎不再是一跟最高的准线,而是一条最低的红线。在这里我们释放自己最原始的冲动和本能,搜寻内心最向往的一切:上课逃课,社团活动,恋爱失恋,朋友基友……
包裹着我们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他人,不仅仅是学习,还有生活;我们思索的不再局限于考试了,老师的言行、授课,室友的奇葩、欢乐,朋友的新奇、互助,社团的责任、输赢,图书馆的大和深,人生的终极思考和疑问,还有思念,家和远方……
我感谢自己曾经在初中的执着和高中的努力,我感谢大学母校的一切,人和事,物与情,思和念……
这些是我在22岁前的一切,概括成为一个词语,读书。我母亲在我上学的第一天,递给我小书包说,好好读书。
直至今日,我才想到自己很听话,身边很多人也都做到了,只是我突然听到了母校不再招生了,这让人不得不伤感。我曾经抱怨过母校很多次,糟糕的食堂,从南方来的第一个月我没有吃饱过一次;恐怖的体育测验,为此我连续不能获得国家奖学金;天南地北的室友,连呼噜声都是二重唱;抽查点名,最爱最敬最惊最怕的老师们;期末的楼道,一宿一宿地背书,或许还要加上那家撸串的西域美食把。
只是一想到以后,母校就此不再孕育我们这样的学子,胸口猛然堵住了石头。
一想到一生中,再也没有其他事情,大家会像读书这般用命,太阳一落就不再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