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心很难静下来,藏式五式进行快两周,吸气呼气时能关注到,等打坐时,心就飘了。昨天观展,前半程忙着照相,后半程安静地听,心定定的,倒是静了一会。
忙不迭的,王老师说,摄影师走路就是匆匆忙忙。岂不知,我是用了全部的责任感在付出。下午两点的活动,我必须两点前赶到,别人迟到可以,我不允许自己迟到。也如我所料,活动还是延迟20分钟进行。可是那会,我为了准点到达,拼命在路上抢跑六分钟。
到达会场,汗流浃背。这就是我,一个很难说服自己玩忽职守的人,尽管是义工尽管是无偿,凡答应,必遵守。
晚上腿疼,跟老公叨叨:以前有两三个摄影义工,怎么到后面就剩我一个了,以后我想还是让年轻人来,体力好,眼神好。哪像我,回来这么累,眼睛老花灯光昏暗当时看不清,不知道拍好了没有,为难。回来还要整理相片,虽然能力在,可是耗神啊,太累了。我很想当一名安静的观客,安静地听。一个单反相机背在手,累。
当一个爱好变成了一种职业,如果不是深爱,很难坚持下去,爱好就变成负担。
可是一想,自己的一点能力,能为所在的团体肯定并能帮上忙,也很自豪的。
话归说,还不是每次回来看到相片被大家使用,开心消减疲惫,又忘了累。
在家老公和孩子把我当宝一样疼惜照顾,在外,我像一头牛一样使劲。心里很感恩家人的爱,正是有了家里长久的停歇,我才有力气对付外面的应酬。等老二长大读完初中,我就要出去周游。这些事情就不管了。
人生的角色有很多,这个阶段,我做好自己这个角色。
后院带给我很多好的,最大的好处是拓宽我的阅读范围,有些书也读得不认真,但总在手头翻着。翻着有翻着的好,深奥的文字变成了朋友,慢慢熟悉起来。
最近读黑格尔的《小逻辑》,我一个都读不懂,跟着群里的每日一句在看,到今天已经50多天了,它还是那么晦涩难懂,因为有了这些天的累积,也有了肤浅的成就感。我注定读不懂小逻辑,太难。可是,我翻着它,就是在铺平道路,它帮助我翻其他书的时候,显得不那么吃力了。比如《西方哲学史》,以前读那么枯燥,现在有了些色彩。
读这些有什么用,或许对我没什么用。
哲学所要反对的,一方面是精神沉陷在日常急迫的兴趣中,一方面是意见的空疏浅薄。精神一旦为这些空疏浅薄的意义所占据,理性便不能追寻它自身的目的,因而没有活动余地。-----看到这些时,我明白自己选择休闲娱乐的方式,是安静地精神修渡而不是热闹地虚妄的深层原因。
我活在凡性,渴望超越。超越本身很难,何况人生苦短,一路奔赴归途,不如站在他人的经验,减少一些困惑。
他们说,深圳能读懂《小逻辑》的女人都是最聪明的女人。没有歧视,纯粹调侃,我就看看和聪明的女人距离有多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