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王嵘(22期郭莹班8组)
时间:2023.11.20
思考题:
儿童行为观察与引导的四大理论基础是什么?
儿童行为引导是指成人依据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与理解,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以促进儿童适宜性行为而实施的教育影响。
儿童行为观察与引导的理念基础是:
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学习了4项观察与引导的理论基础使们们家长有理有据的在日常生活选择合适恰当的养育方法。
通过学习行为主义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习得的。
通过学习建构主义心理学明白了人的认知是一个逐渐建构起来的过程,认知水平决定着人的行为。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去给他创造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
我们想让孩子终身幸福,每个人的命运都握在自已的手里。而阅读是提升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我们一个人终身成长的有力保障,而终身成长又将为我们的终身幸福保驾护航。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角度来理解结合建构心学理论,我们想让孩子终身幸福首先就是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根据他的特点,他的年龄、所处的成长阶段,要为孩子塑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并能做好孩子阅读的榜样与陪伴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像阅读角打造,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亲子共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我们自已的阅读习惯与爱好,给孩子爱上阅读作好榜样。
在孩子成长阶段根据他的年龄特点多带他去图书馆、博物馆、看优质的动漫或电影,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使我们与孩子一起共同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经历培养孩子知行合一的能力。观察孩子的言行,根据他们的所处年齡适当放手让孩子理论结合实际自已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让他把书中所学、老师所教、从父母那里得来的经验,在实际生活中根据自已不断的践行去体悟何为善良而非老好人、何为真正的乐于肋人而非已所欲而强于人、何为真正的正直勇敢而非鲁莽,何为坚韧而非偏执,在自已的逐渐践行反思中去建立、去实现正确的三观行为。
通过学习精神分析心理学我们明白了儿童的一些行为问题,是他们内心潜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
通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我们明白了我们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接纳,对于儿童行为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成长需求包含着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我们家长应根据孩子成长阶段特点恰当的方式与其互动,用陪伴、参与而非主导的方式满足他不同阶段的这五方面的需求。
就像孩子在0 到 1 岁半这个阶段时,他需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我们就要与孩子打安全感的地基,建立好安全型的依恋关系的基础。满足孩子这阶段的精神需求让孩子收获人格特质当中的充满希望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稳定的陪伴多与孩子互动,多抚摸孩子,仔细观察孩子及时回应并满足他的需求。让孩子的安全感和爱的连接得以实现,那么他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态度,就会比较积极乐观,遇到问题了会向好的方面去想,对生活会有希望与力量。
在孩子发展自主感时期,在2岁及青春期并不限于这两个时期,我们要给足信任和与他年龄相匹配的权力,满足他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在孩子幼小时想要自已吃饭却吃不到嘴里去时,我们不能因为他做不到而禁止他自已练习,而应耐心的不怕麻烦、不怕浪费时间的给他机会。在孩子青春期倔强反叛情绪不稳定时,我们与他的互动是不贴标签、不嘲讽,不利用家长权威打压孩子,而是真诚的爱与关心,给空间让他探索,给建议供他选择、给机会让他试错、给鼓励、给他爱,让他有信心面对失败与挫折。
理解了儿童行为观察与引导的四大理论基础就是用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大脑,结合实际生活,就会使我们家条更有效的无条件的爱孩子,真正做到温柔而有边界的陪伴孩子成长、助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孩子的终身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