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有话要及时说,有想法最好及时表达,道理是道理,可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因为这要取决于夫妻双方是否都有那个向好的意愿,他们在这一点上的认知是否同步,否则,你想沟通,可是谁知道对方想不想听,给不给你这个机会呢?
所以,我觉得首先夫妻感情是个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沟通,如果夫妻感情淡漠,那双方就无法正常沟通。
我俩最近就发生了一件让我很不愉快的事儿,那就是我们要请他姐吃饭,可是当天我们又有一个活动,是他们单位的,我和孩子也想一块儿去,可是参加完活动再去饭店肯定就得等位了,还不知道等等到几点,于是,我随口说了句让他姐一家早去会儿给占个位子,他当时就口气用不满的口气说,瞧不起人家就别请了…我一下子被他这句话给噎住了,一时不知道说啥好。因为他的话太出乎我的意料。当着孩子的面我不想我们之间发生冲突,于是,我选择隐忍下来。
可是,这件事却一直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我的心上。
那几天我对他冷冷的,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俩一个头朝西,一个头朝东。
他不问我怎么啦,我也不设法问他为什么那么说话。
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沟通方法有问题。有问题不及时解决,都藏在心里,导致家里的气氛阴阳怪气的。
那天,我俩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谈到了这件事,他说如果当时不是孩子在场的话,他就不吭声了,不会和我说那句话,他那句话是说的比较重。他是怕孩子对姑姑养成大大咧咧的习惯。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可我觉得这是两回事儿,他没必要把话说得那么严重,他可以说我们这样是不是显得不太尊重三姐,这样的话谁都能接受。
今天,趁他病刚好心情好和我聊天的时候我又和他说以后如果看见我生气了应该主动问问为啥不高兴,自己说错话也要及时道歉。
这样我才算把这件事放下了。
我们六零后这一代人我觉得可能是家庭环境的原因,也是时代使然,稀里糊涂的走进了婚姻,一点儿也不懂夫妻相处之道,结婚几十年,都这么大岁数了才渐渐的意识到有不满要及时表达,不要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就知道生闷气,最后不了了之。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母亲一和父亲生气就躺在炕上不吃饭,父亲就低声下气的叫母亲吃饭。可是母亲当然任凭父亲怎么叫都赌气不起来。那个年代的人哪有道歉这一说呀,如果父亲能主动认个错,道个歉,母亲肯定也就没事儿了。
母亲是不懂表达的,她想不到事后好好和父亲去说,也不知道要怎么开口,当然即便她开了口,谁知道父亲听不听呢?母亲是弱者,她只能用饿自己这种办法来制约父亲,到了我这一辈依然如此,基本上沿袭了上一代的做法,只会生闷气。
所幸我们这个时代毕竟和父辈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强调个性解放的时代,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学习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我们终于从沉睡中渐渐的苏醒了,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某些问题…
有时候只是简单的一小步,我们却怎么也迈不出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