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村发现
新形势下三农要怎样改变?回归传统农业有更多好处,看完就明白了

新形势下三农要怎样改变?回归传统农业有更多好处,看完就明白了

作者: 原生态乡村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13:37 被阅读0次

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我国的步伐没有停止!不少农业领域在工业化加持下,通过规模化、机械化实现了农产品的高商品化率,为众多人口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物资。这样的状态会需要一直走下去吗?

世界在疫情下经济形势严峻!未来一段时期外贸走弱,需要面对失业率问题。

世界在2020年被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带入了一个危机时代。随着病毒的肆虐,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遭受重创,这让不少国家的失业率创下了历史记录!根据一些经济学者的研究,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经济已经具有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特征,如果这样的形势没有好转,那世界各国的失业率高企的情况很难有改变。

失业率走高,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秩序是很严重的打击,历史上,欧美国家曾在危机时代为解决失业率高的问题使出浑身解数。因为一旦国民失去了工作岗位,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必然缩减开支,依赖国家救济。随之而来就是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秩序出现紊乱,由于有购买力的人越来越少,社会商品的消费和其他娱乐消遣活动也就明显减少,导致社会产品出现严重过剩。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我们国家也已经融入了世界市场体系,而且还是外贸出口占比最大的国家,如果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势必也会影响我们的外贸出口,让这些产业出现产能过剩。如果世界经济进入大萧条,我国制造业产品即使由出口转内销,也必然面临产能的大幅度消减,不少产业工人将面临失业的问题。怎样让这样的人员再就业就是需要面对的问题了。

农业人口占比超五成,分包到户的方式能够让更多人安居乐业。

我国曾是一个农业国,根据一些统计口径,农业户籍人口超过8亿,实际农村常住人口6亿,而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2亿!这样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呢?就是有相当多的农村人口已经进入城市,还有相当一部分虽然仍然住在农村,但他们也脱离了农业,已经就近从事商业、进厂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由此可以推测,能够让我国保持世界最大制造业强国的关键原因——廉价劳动力,主要的来源就是农民!

因此,如果世界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社会产品出现过剩的时候,各行各业消减产能成为被动选择,这也是西方国家失业率越来越高的关键原因,但是如果这样的局面传导到我们的外贸型经济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国家实施的经济内循环会将制造业产能向国内市场释放,这样就能够完整地保存制造业全产业链;一方面可以根据情况变化,将制造业的过剩产能进行压缩,并借此时机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例如实现智能化,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降低制造业成本,形成更强的竞争力,确保即使世界在危机状态下,仍然难以离开我国的制造产品。

不论是哪种方式,我国制造业面临释放出大量产业工人的局面不会有太大变数,这放在西方就是头疼的失业率,如果成为事实的话就会进一步传递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但是,因为我国这些产业工人之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农村的农民!如果他们在城市和工厂失去了工作机会,大不了就仍然回农村重操旧业。

我们知道,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家每户都按人口分配了一定面积的土地,即使这些好多年前就离开农村到城市务工的人,他们的名下仍然有责任田,由家里的老人或亲戚、邻居在耕种,或者实行了土地流转。所以,如果世界真正发生了更进一步的经济危机,导致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显性影响的话,我国仍然能通过农村的基础性作用来化解因此带来的失业率问题。

经济内循环的发展趋势,若能让粮食温和提价,农村将是国家经济良性运转的引擎。

国家适时提出了经济内循环的发展方针,这就是未雨绸缪之举,随着疫情持续和世界经济的下滑,我们需要靠国内市场来确保国家的经济良性发展。我认为,这样的关键作用仍然在农村。农村不管是以前还是今后,仍然是人口占比最大的部分。人是经济活力的关键,何况这么多年以来,城市发展的步伐更快,财富机会更多,所以城市的市民消费已经处于成熟状态。而农村就不同,农村因为财富机会少,人口大量外出,这让农村的消费水平还未处于饱和状态。特别是像住房、电器、小汽车等等方面,很多农村还是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

如果从城市工厂制造业释放出的劳动力再次回到农村,必然也会带回这么多年积累的财富,当他们再次定居农村,从事农业的时候,就会有改善住房、添置生活设备和农业生产设备的需求和举动,这里面就会出现国家希望看到的启动农村市场的美好场景。这必将为外贸转内销,继续保持制造业产业链发挥经济内循环的良性作用。

当然,怎样将制造业缩减产能后释放的农业人口重回农村,这就需要让我们的农村出现财富机会,让农业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这个可能就是让粮食等农产品温和提价,长期以来粮食在低价徘徊的原因在此就不再赘述,但是,如果能够让粮食温和提价,就能让更大面积的农村靠传统的粮食生产给农民带来生存和发展的财富,这是吸引农村人口回流和启动经济内循环的关键,也是让我国农业成为促进非常时期下经济进入良性状态的较好切入点。

转变三农问题侧重方向,减缓农业规模化进程,让更多农村保持传统农业值得探讨。

在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农村人口净流出,真正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大面积的农田不是由老人耕种,就是进行流转,让农村出现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完成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农村的土地正在从家庭分包状态逐步走向集中,从而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出现了规模化趋势,将土地集中后,就可以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通过机械化来缓解农村劳动力的缺乏,也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如果把我们的目光转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刚好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年,那个时候改革开放不久,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基础还不强,而千千万万的农村家庭却依靠分田到户的农业将农民的生活实现了一个大的跨越!不仅填饱了肚皮,还让家里的孩子顺利上了学,甚至不少家庭在卖粮之后,把象征那个时期高消费水平的自行车也买了回来。这就说明,在分田到户的传统农业下,只要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有一定的财富效应,农民安居乐业完全可以实现!

农村到底应该走怎样的发展方式,一直以来各抒己见,也都能找到不少的理论支持。我个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只有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变化才能因势利导,让更适应一个时代的方式出现,才会有更利于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我浅陋地认为,将三农发展从规模化方向暂时转向保持以农户为生产单元的传统农业可能更有利于我国应对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

欢迎不同意见留言讨论,感谢您的阅读点赞、收藏转发,更多内容请关注“原生态乡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形势下三农要怎样改变?回归传统农业有更多好处,看完就明白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wq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