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咬文嚼字

作者: 自羽 | 来源:发表于2022-02-28 09:21 被阅读0次

    我是一名自考生。读初中的时候,我总是像木头一样,每天去学校拿着课本跟着老师学习,从不思考我能从书中得到什么?我在社会生活了6年后,再次打开大学语文,成为一名自考生,我发现原来书本的知识原来如此有趣,对我的生活很大帮助,我想学习……

    读书笔记以前了解过一点点,老实说这是第三篇读书笔记,书籍信息也是在编辑的指导下加上的。一方面我在准备自考,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是否明白了课文想要传递知识。换个角度说,我要如何证明自己明白了课本中的知识,并且把它运用实践,提升自己呢?

    答案是:写读书笔记,并用于实践,把课本中的知识用起来。

    于是写下学习心得,希望大家能以前的课本上有收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之师矣。于是我开始写读书笔记,大学语文每一篇课文都会写,并且把比较优秀的投稿在专题,感兴趣的可以关注连载。

    我看的书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组编

    主编 徐中玉 陶型传

    大学语文第八篇咬文嚼字,本篇作者朱光潜,他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这篇“咬文嚼字”我读了两遍,有很多启发。我是一名小说写手,本来不知道如何修改人物形象,要怎么把小说的人物情感传递给读者,现在看完《咬文嚼字》居然写出来了,投稿伯乐专题,还过了。

    开头就拿出郭沫若先生改台词的一段:

    郭沫若先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又例如文中红楼梦的例子,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作者还用一个人尽皆知的例子,其实这例子我没听过,但是作者真切的让我感受到人物形象变化,可能是因为我在写小说吧。这“嚼字”很重要。

    例子是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只是“推”和“敲”简单的两个字,能让读者体会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我是一个不出名小说作者,喜欢写小说的应该都知道,小说要塑造人物形象。那么这塑造人物形象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生动的传递人物的情感呢?

    最近读了《骆驼祥子》,祥子被抓,丢了车,顺手在晚上牵了几匹骆驼,老舍他写得很生动,我能感受到祥子的惊恐、害怕、饥饿……他在摸黑赶路,四处没有灯灯,暗暗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是在白天看的小说,为什么可以感受夜晚来临了?脑海突然闪过“推”和“敲”的不同。这不正是人物的形象吗?

    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人物形象塑造失败呢?带着疑问我继续阅读,看见这么一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调整思想感情?换一个说法?下面看一下骆驼祥子一段对黑夜描写,笔者改一下文字,体会一下发生了什么。

    改前:用力看看地,地上老像有一岗一岗的,及至放下脚去,是平坦的。这种小心与受骗教他更不静。几乎有些烦躁。爽性不去管地上了,眼往平里看,脚着地走。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黑暗中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改后:用力看看地,地上像老有一岗一岗的,及至放下脚去,是平坦的。这种小心和受骗教他更不静。稍微有些烦躁。爽性不去管地上了,眼往平里看,脚着地走。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夜空都在等着他似的,黑暗中步,再走入黢黑中;身后跟着那一声不吭的骆驼。

    例如:“却”和“还”,“却”字有了一丝惊讶的意味,“还”字没有,感觉理所当然,好像在黑暗中少了些许害怕。

    “几乎”和“稍微”几乎都程度比稍微高一点,体现出祥子真有些烦,为后面的“爽性”做铺垫。

    “迈”和“漫”就留给读者解读吧。

    “嚼字”可以修改人物的形象。

    为了咬文嚼字我把以前写的文,再次翻开修改,下面有两篇小说,是我创作的。感兴趣的读者,两部都看一下,对比同一部作品,在精雕细琢之后的效果。。


    红绿灯这是以前的

    红绿灯这是“嚼过”的,入选小说伯乐投稿专题(因为旧文新发没过)。

    我不知道精雕细琢之后,这部作品是不是变得最好了,不过我知道这一定比没“嚼过”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八篇咬文嚼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xl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