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佛缘 游圣安禅寺

作者: 8f979b04f7d3 | 来源:发表于2017-08-16 10:23 被阅读36次

     

    走近佛缘 游圣安禅寺

                                      (一)

    生活在衔远山,吞长江,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洞庭湖畔,还是第一次听说我们岳阳城内,竟然隐匿着一座千年古寺―――圣安禅寺。

    就这样带着一份闲心,拎着一份禅意,卷着一路烟尘,和友人一同去寻觅古代寺院的遗风遗韵。清晨八点多钟,我们是第一批参禅的香客,当我们静静地站在寺院的山门前时,《大悲咒》悠扬的音韵随风入耳。

    岳阳古城,没有多少人知道,圣安寺创建於贞观年间(公元710年),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由岳州大和尚创建,他虽为僧人,精通三藏,文武并茂,才艺双全,却淡泊名利,有为而无为,深得当时朝廷显贵,天下名士的敬重。

    元和四年,京兆尹杨凭为其置地百亩,广扩道场,巍巍殿宇,雄伟壮观,使圣安禅寺名震当时。岳州大和尚圆寂后,达人贤能,僧侣善信,大诗人柳宗元来寺悼念。《巴陵县志》记载:“圣安寺一统志,在县东南五里楞伽北峰,唐无姓和尚所住,杨凭建寺,柳宗元刻无姓和尚碑”。

    然而,成住坏空乃自然规律,聚散离合为因果法则。圣安寺自唐无姓大和尚弘佛法后一直默默无闻,毁於何时,历史均无记载。一直到公元1997年,南岳高僧“威德誉江湖,慈悲感四方”的宝昙方丈,携首席弟子怀梵法师来岳阳重建,圣安寺才又恢复了唐代时候的耀眼光芒。宝昙方丈舍巨资100万,在原址楞伽北峰征地100亩,由其弟子怀梵法师筹资千余万元,重建今天的圣安寺。

    之所以着墨如此多,来回首禅寺的缘起,缘灭,那是因为禅寺已经像一位历经沧桑的千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过了千年的风雨,居然物似人非地重现在我们的眼前,让人疑惑这岁月的长河,果真是千年间的弹指回眸吗?

    禅寺沉睡了一个千年的旧梦,以至于路过历史门坎的后辈们,都渐渐地淡忘了,自己过去的存在;面对苏醒过来的容颜,让我总想试图在这古寺里,寻觅轮回的精魂。

    只有时间才是最强大的,君不见“云锁龟山佛地重光人夭喜,峰藏古寺道场再建衣钵传”,山门背面上一副对联的字句中,道尽了岁月沧桑和佛教文化再度光大的喜悦。

    进入山门依路而进,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观音殿、万佛塔依山势而筑,我一阶一阶地往上走着。也许,对于佛教寺院,这样的禅寺是微型的,是精致的,正因为禅寺这样的格局,以至于我不忍心,快步般在禅院里走马观花,我不由地把脚步放慢了几分,随行的同事们已经爬到了最高层。

    显然,我已经远离了同行的人群,一个人散步,在这一千年来,几乎与世隔绝的古寺中。抬头看看天空,晨曦的光芒正斜照在寺顶,两旁种植不久的绿色植物,在秋风中焕发出春天的生机。

       

    走近佛缘 游圣安禅寺

                                (二)

    古寺的旧颜,虽然已经穿上了新装,可是古朴的遗韵,依旧氤氲着山水。就像一位年代已久的长老,一千多岁的高龄,显然应该有些老太龙钟了,可是禅寺还是正年轻,因为重现佛学的精魂在这里飞扬。

    就在这个时候,不知缘何想起这么一句佛偈: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胧又是谁?

    我是从那里来,我又要到哪里去呢?千年的风雨,早已经洗去了岁月的沧桑与无明。百年的世事,不更是犹如三更的春梦吗?古寺老了,可是依旧保存的灵气,依然清新圆润。

    而我,此刻间,突然感觉自己已经红颜已老,千年的呼唤,让我的目光穿越了千年的残骸,这南湖的南山(龟山)脚下,一位心智纯厚的和尚,拄着一枚竹质的竹杖,青灰色的袈裟,显然已经洗得泛白,甚至有的地方,还密填着针眼的补丁,可这位和尚眉宇间的灵慧之气,还有安详的神态,却叫人挥之不去,淡若无痕,却又清晰刻骨。

    这位和尚,在东土大唐的土地上,急急匆匆地行走着,寻觅着心灵的家园。他了无牵挂,甚至就连一个姓氏也没有,一枚竹杖,一件袈裟,一双草鞋,一只青囊,一卷经书。

    无性和尚云游的脚步,行到洞庭南湖的岸边,他已经很累了,就在这里歇一歇云脚吧。也正是这样一个金秋的时节,桂子悠悠,秋菊淡淡。疲惫的无性和尚深深地饮了一口南湖的秋水,直馨心田,蓦然回首,悠然见南山。好一块风水宝地,无性和尚当即放弃了漂泊的游历,就在南山脚下择一块良地,筑一桑间安栖。

    而我,此刻间,正是这南湖里的千年秋水,朝夕相伴南山的一草一木,南山的山气已经与南湖的水气,一脉相通,在山环水抱的灵气中,赋予我们岳州府“岳阳天下楼”的美誉。也许,这位和尚已经读懂了南山南湖的灵气,他云游的脚步,停下来就地参禅,顿悟了佛理。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江南多以丘陵地段,南山并不高,可是正因为有了千年前,那位无性和尚到此云游悟禅得名扬天下,而柳宗元刻写的《碑阴记》又为其增添余韵,直至今时宝昙方丈从废墟里再现古寺英姿,这里面莫不都深埋了缘分的种子。

    南湖的水也是大海的一只小流,也正因为依傍南山,而让世人对其婉约的秋水多了几许关注。诚然,山水原本就在大自然间,山水无意留其世名,只不过是因为经过了流年的冲刷之后,山水的灵气与古寺的遗风才慢慢撩起封尘已久的面容。

         

    走近佛缘 游圣安禅寺

                            (三)

    让我们再把脚步放慢一点,放慢一点,静静地、轻轻地就会听到一千年前隐隐传来的诵经声:

      洞庭波上传梵音,

      龟山刹内悟本性。

      非空非色见佛心,

      无人无我观自在。

    青山藏禅意,碧水蕴佛情。世人很难达到无我的境界,不正如我总是在询问“我是谁”吗?其实,我是谁呢?显然已经不需要答案。现代人都太忙了,试问尘俗间有几人,在寻找心灵的家园,寻找心中的山水呢。

    终于登上了古寺最高层,在万佛塔前极目而去,整座寺院依山傍水,俯视南湖,远眺洞庭,岳阳城尽收眼底。

    一阵山风拂面,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顿觉神清气爽,就这样把自己躺在古寺的山魂水魄中,沐浴着古寺千年的精灵。

    走出古寺,汽车颠簸在南湖大道上,尘扬的黄土,与两边矗立的商铺,我知道我又回到了红尘中。

    千年古寺,虽古犹新,我还会来的,正如《圣安禅寺》门票上的一句话: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家人去看看”。

    走近佛缘 游圣安禅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佛缘 游圣安禅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zbrxtx.html